纵横交错,提升历史学习效率

2013-12-29 00:00:00沈芳
新课程·上旬 2013年1期

摘 要:初中知识点纷繁芜杂,知识点分散、零散难于记忆,学习枯燥乏味,学习难度大,学生在掌握知识点时耗费时间多,耗费精力大,已经成为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严重问题。根据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从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历史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和历史与其他学科联系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多层次、多方位地看待历史、学习历史,从而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历史;纵向联系;横向联系;教学

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曾提出一个理论:“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说,就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历史知识也是这样,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的,它的发生必然会伴随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改变,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综合的考查。

历史新课标就明确要求,注意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力图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而不是孤立、分散地讲述历史知识。特别要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及历史学科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渗透等。”历史知识庞而杂,学生要完全掌握这些知识点,单靠一个一个地记是出力不讨好的,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因此,学习历史,最好的办法是要掌握一个系统学习历史基础知识的方法,把各种零碎、杂乱的知识点都联系起来,这样,不仅记得牢靠,也不会记岔而发生混淆。下面简要谈谈我的几点尝试。

一、纵向联系,看清历史前后联系

历史的纵向联系,是指从时间推移的角度来考查历史事件,按同样类型、同样性质、同样影响等来进行联系,进而从这些事件的发生过程和因果关系中进行比较记忆。

1.同类事件之间的普遍联系

比如,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土地政策一直都是历史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针对这一点,我让学生列出一个表格来纵向比较,从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到秦国的“废井田、开阡陌”,北魏到唐朝的均田制,曹魏、北周到明初的屯田制,再到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土地政策,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政策。

通过列表的纵向比较,学生明白了不同的时代在土地政策上采取的不同政策,每一个土地政策都只能适用于一段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力的发展,新的政策必然会代替旧的土地政策。与此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各个时期的土地政策出现差异的原因及结果。

2.相同性质事件之间的联系

比如,在讲战国时代的“商鞅变法”时,我让学生把这个变法和北宋的“王安石变法”,明朝的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清代的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发现,在这些变法中,改革效果最好的有商鞅变法和一条鞭法,改革最彻底的有商鞅变法,这是因为这次变法彻底地改变了社会框架结构。通过这些相同性质变法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内在本质。

二、横向联系,对比历史空间差别

同一历史时期的横向联系就是把历史上的事件在同一时间同其他地区出现的类似现象进行类比分析,或者是把某一历史现象和同一时期的其他相关历史现象进行联系和综合。通过归纳联系,对加强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并且能够让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比如,1861年,美国爆发南北战争,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了总理衙门,沙皇俄国的改革,曾国藩在安徽安庆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慈禧太后发动祺祥政变,咸丰皇帝逝世,同治帝登基等。再如1889年,光绪帝亲政,甲骨文在殷代都城遗址今河南安阳小屯被发现,埃菲尔铁塔落成并正式开放,第二国际在巴黎召开,巴西成为共和国。类似这样的联系还有很多,比如1935年,中日签订《何梅协定》,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八一宣言”),中共中央、红一方面军长征结束,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中共中央发表《抗日救国宣言》等。通过这样按时间归类的大事记,把那些分散、零碎、不相关的历史知识串联在一起,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三、因果联系,理清历史内在关联

因果联系是历史发展过程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一个历史事件不可能孤立地发生发展,正如同一个人不可能完全独立于社会而存在一样。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束,必然会导致其他一连串事件的发展,也就是说,历史发展的前后是相互联系和制约的,这就好比项羽没有乌江自刎,希特勒没有进攻苏联一样,任何一个条件发生了变化,其他的事件也必然发生变化,所以我们说,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学生学习历史,首先就是要明白历史中的因果联系,做到最起码的尊重史实,而不是天马行空般的浪漫幻想。谁是谁的因,谁是谁的果,这一点弄不明白,所谓的知识系统化也只能是天方夜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对因果联系的认识,通过分析引导,让学生学会用发展联系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而不是把历史看成一个个孤立的事件。举个简单的例子,尽管不少学生的历史成绩不错,但把历史看成了孤立的知识点,整个历史的因果联系则是混乱不堪。比如,我在讲法国大革命时,很少有学生能完整地把整个事件表述完整,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热月党人这些更是如同乱麻一般。因此,学生只有学会了用因果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才能把孤立的历史知识点串联成一个完整的因果链,对历史知识有大局观、发展观,学习起来才能做到有条不紊。

四、史实联系,读懂历史发展规律

历史描述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轨迹,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优秀的成果和社会发展规律,把历史现象和现实生活联系,就是让学生用现实的眼光来审视历史问题,通过自己的钻研探究,去发现历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我讲美国内战爆发,主要就是两种经济体制之间的矛盾,联系到我国的“一国两制”的构想,它们有什么不同。

其实,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当今的问题很多都是复杂的历史遗留下来的,比如钓鱼岛问题,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就可以清楚地明白,钓鱼岛自古就是我国神圣的领土,但是在日本侵华战争中被日本武力占领,日本战败后的钓鱼岛处置,再到中日建交后的“钓鱼岛暂时搁置争议”这一连串历史,都对今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把历史和现实问题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去追根溯源,多方面、全方位地进行考查,让学生看到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层次性,看到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想有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时还需注重通过历史知识的多方面联系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上文的纵向联系,看清历史前后联系;横向联系,对比历史空间差别;因果联系,理清历史内在关联;史实联系,读懂历史发展规律方面的简单分析,可以看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抓住其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进行知识的联系,确实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自己的立体知识结构,从而在历史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终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正平.略论历史的多层次研究.学术月刊,1984(09).

[2]赵锡龄.联系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尝试.历史教学,1994(03).

[3]张践明.历史哲学中的因果观念.求索,1994(02).

[4]范亚丽.“纵横联系法”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平顶山师专学报,1997(03).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