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他们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而且教师必须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课堂改革;优化教学;教育理念
作为一名化学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并实践“课改”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设计一些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实验,给学生创造动脑、动手操作的机会。这也要求教师必须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提升我们的教育理念,进而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一、理解课程内涵,实践课堂改革
“课改”专家告诉我们,不能把教科书理解为教师用于教学的材料。课程是一种生态系统,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有机整合。正是这种整合决定了它是独特且永远变化的,有多少个班级就有多少种课程,有多少所学校就有多少种课程。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化学课更是这样,化学教材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提供相应的学习背景,让学生用独特的感受来在课堂中进行交流实验学习,同时要让学生投入到化学生活中去,同学们在生活中学到的化学知识远比从教科书中学到的多得多,因此说,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和创造者。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求知环境,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求知、学会交流、学会合作,体验成功的快乐。话说回来,课堂仍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但改变课堂模式为我们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以及学科成绩的提高。
二、转变教育理念,构建特色模式
“课改”后的教学已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成为全新的呈现方式。教学成为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在化学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当考虑学生在某一个知识层面,已经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现实生活中哪些经验可以作为本次教学的铺垫,让学生从事哪些实践活动可以活化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等。尤其是涉及的化学实验,教师演示是其次,让学生动手实践才是根本,要给学生时间、空间去操作观察、猜测、探索、归纳、类比、质疑……而如果向学生预示解决问题的方法乃至结论,则有碍于学生自己建构知识。教改后的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是教师“讲”的少,学生“想”“表述”的多。在学生的表述中可能会涉及化学与其他学科整合的知识、多层面的知识,其实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挑战。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转变教育理念,积极投身到“课改”实践中来。同时要求教师必须博学多识,多才多艺。教学中教师需要探索各种教学模式,形成特色。
三、鼓励学生质疑,学会合作探究
鼓励学生收集第一手材料,进行有效的实验、观察、记录、统计等。注意指导学生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索、去感悟、去总结,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新知。在新课程改革中,我提出以“问题为中心学习”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材料,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积累为切入点展开教育教学工作,通过设计真实、有挑战性的、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学习,比如,“铁生锈条件”这一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铁生锈可能需要的条件,例如水、空气等,通过实际操作,收集实验数据和资料,分别验证铁生锈的必需条件有哪些。又比如,我在教学“空气、氧”一课时,增加了“探究空气存在”这一内容的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在积极思考,他们的思维处于极度活跃状态,回答问题充满激情,时刻体验着成功的喜悦。如此,把一些学生能够自己完成的实验交给学生亲自去做,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合作、学会探究。既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又能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态度。
综上所述,在课程改革中,作为教师必须认清课程的形势和任务,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丰富自己的学识,多元化地开展教学活动,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求。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讷河市同心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