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于一名优秀的教师,不能只看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要看他是否能依据教学设计理论,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者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饶有兴致地参与到设计好的教学过程中来,最终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关键词:体育教学;分析学情;了解学生;教学设计;因材施教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道:“每一个儿童的思维发展都有其独特的道路,每一个儿童的聪明和才智都各有各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一概而论,而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经验、个别差异,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分层教学,所以说教学之前,教师要掌握学生的情况,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各种教学方法及教学步骤等进行预先筹划,安排教学情境,以期达成教学目标的系统性设计。
一、分析能力水平
学生的认知实践能力水平是学生达到目标的基础。教学设计理论强调,教学设计要从分析学生的认知起点能力(学习新任务的先决条件或预备状态)入手,认为起点能力是学生学得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它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的成效。对于年级的不同,内容的不同,还拘泥于设计同一,教法同一,“千课一面,众口一词”,必然导致学生感到味同嚼蜡,一无所获。只有在有效的教学中,对学生各种情况进行分析,确定学生认知的起点能力,对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寻找到差距,从而真正落实教学所需,课堂教学才会变无效为有效,达到更高的效率。
以教学“水平三”五年级跨越式跳高为例。
1.教材方面
水平三跨越式跳高是小学阶段教材的重要内容,占有相当的比例,教学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此教材在小学阶段跳跃类运动的教学不能超之过早和过分地追求高度。因此在这个阶段,教学目标主要定格在学习简单形式的助跑与起跳相衔接的跳跃动作,体验在快速跑的过程中如何自然过渡到起跳的动作要领。根据课标精神以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身心健康地发展。
2.学生方面
学生在这个时期处于加速生长期、精神振奋期和思索期,有着极其强劲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有着很好的组织纪律性和浓厚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作为一个个体,又有其独特的独立性,这时要更好地培养其不怕挫折的能力,给予学生一个能够充分展示自己想象力、模仿力、耐挫力的平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系列性的竞争比赛,触发学生追求成功,勇于尝试挑战和冒险,靠自身的能力和外来的合作之力赢得胜利,超越自我的心理极限。
3.对应策略
通过分析教材和学生,一改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直观性的动作示范使学生建构起完整的动作概念,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借助教材特有的趣味性、展示性、竞争性强的特点,采取带领学生练习、指导练习、纠错练习、促使学生模仿的学习方法,在快乐活动中自主地发展自己的弹跳素质。教学中,为消除学生对横竿的畏惧心理,以皮筋代替横竿,充分利用器材的安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练习,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多种跳跃能力的练习,学生在了解跳高的知识后,主要练习简单的跨越式跳高技术。练习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现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自行选择高度进行练习,通过自主练习、指导纠错提高跳跃能力。以此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发挥自己的能力水平,自我组织互帮互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二、把握心理需求
兴趣和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因素,是行动的动力,而动机又产生于人的兴趣和需要。基于两者紧密相连的关系,我在本学年度就所教的二年级两个班的学生进行学情分析,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分析如下:1.依赖性强;2.自我约束能力差;3.模仿能力强;4.好奇心强。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普遍存在体质较弱、运动技术较差的现象,因此在体育课中会出现易兴奋又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求高的教学,因其理性思维还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相反,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感性思维的内容比较喜欢,学习的兴趣也高。
以教学“水平一”二年级《投掷》为例,用不同的两个班分别采用了常规教学模式和情境教学模式相对比。
1.常规教学模式:讲解示范——探究教学——合作练习
2.情境教学模式:情境导入——讲解示范——评价鼓励——游戏活动——探究教学——合作练习
结果显示:
常规教学模式:教学虽然运用语言和示范动作,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看到所学的动作全貌,了解所学动作的整体形象、结构,产生初步的感性认识。但在整个教学和练习过程中却往往事倍功半,因此,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动作程式化,恰恰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完全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情境教学模式:通过全面了解到学生对“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的热衷喜爱,教师通过设定情境“喜羊羊智斗灰太狼”启发性的诱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其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让学生运用自身掌握的运动技能参与到游戏活动中,体验运动和创造的乐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心理需要务必着力于教学设计之中,在评价鼓励中适时奖励喜羊羊头饰给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必将更高一层,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在这一学习研究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对不凭臆想进行判断,着重于实践,依照客观实际观点的感性认识,把“健康第一”“实践第一”“敢于探索”的精神自然而然、恰到好处地根生于学生的心灵之中。
三、完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和方法要转变,是不断探索的一个长期发展方向,课堂教学是贯彻与落实新课程的主阵地。根据新课标要求,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拘泥于某一种形式,要把教什么变成学什么,把怎么教转为怎么学。因此我们力求在教学中要做到:备课“细”字突出,“一标”明确——课标;“双基”扎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三点”明确——教材的特点、重点、难点;“三路”清晰——教路、学路、教师的思路;讲课要“精”字突出——精心设计导语和板书,精心安排教学环节,精心选择教学方法,精心使用教具、学具,精心指导学习方法,精心设计练习层次、过程。走入学生当中,观察他们、了解他们,通过不断地思考摸索,在课堂教学中民主化、平等化,和谐发展师生之间的关系,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态度,赏识、期待和鼓励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勇于标新立异。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体育课堂上并不缺少乐趣,缺少的是我们老师开采情趣的心眼!缺少的是关爱到每一位学生,去挖掘学生深层的潜能!“相信潜能,充满期待”,今后的教学中,我愿意尽我所能,让真挚的情感在体育课堂恣意流淌,让细微的爱心在学生心田纵情穿行,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与众不同的兴趣特长,让体育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够自由地呼吸!
参考文献:
[1]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四川少儿出版社,2011-02.
[2][苏]阿莫纳什维利.孩子们,你们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
[3][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4]朱小蔓.情感德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5]杨九俊.新课程备课新思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 江苏省江阴市城中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