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走,欣赏啊

2013-12-29 00:00:00楼琳
新课程·上旬 2013年1期

摘 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高效课堂的核心,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教师应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运用多重视角进行文本细读”和“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文本细读”这两个方面潜心细读文本,深入钻研教材。

关键词:文本细读;多重视角;斟酌;策略

高效课堂追求的是单位时间内课堂效益的最大化,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应该追求阅读教学的高效率。教师细读文本有多深,学生就能在课堂上走多远。

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文本细读的多重视角

“文本细读,不是死抓住文本不放,要学会打开细读的视角。”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细读文本时得到的应该不仅仅只有“教学重难点”“教学特点”“教学疑点”,更多的是通过我们的细读让文本呈现应有的多种状态,使我们能够通过多种视角来解读文本。

1.读者——活在文本中

这是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进入文本时的姿态。打开自己的生命,让自己走进文本的世界,成为其中一个角色,让文本带着你游历其中。

2.学生——学在文本中

用“孩子的眼睛”看教材,是一种真诚的教师情怀,而非故意做出的“下蹲”姿势;用“孩子的眼睛”看教材的教师是一个感情真实的心性意义的“儿童”,而非耐着性子模仿孩子的“伪儿童”。

3.教师——教在文本中

从文本中,不仅要读出文本的观点,还要读出他人的观点,更要读出自己的见解、体会,因此,只有“眼睛”在场的细读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唯有打开了“眼睛”和“头脑”在场的细读才是真正高效的。

二、百花齐放春满园,百川东流归大海——文本细读的多元方式

在新课程春风化雨的滋润中,文本细读犹如一个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花园,正是无数语文教师苦苦求索、年深日久的深情才浇灌出那满园关不住的春色!

1.“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勤斟酌

沉浸于字词间,就是把文本读到最小,细读的功夫就是沉入字词的功夫,积淀中华优秀文字的精髓。

(1)字字珠玑,真情流淌

王崧舟老师教学《慈母情深》一课时,“品词、品句、品读”三品功夫,纵横摆阖,如行云流水般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师:当我向母亲伸手要钱时,母亲有怎样的表现?请画出有关语句。当旁边的女人大声呵斥我时,母亲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

师出示句子:“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师:哪个细节让你特别有感触?

生:塞。

师:读,细细地体会一下,这是怎样的一“塞”?(生边读边体会)

生:这是充满期盼的一“塞”。

师:这还是慷慨的一“塞”,毫不犹豫的一“塞”。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句子。

师:母亲“塞”到我手里的只是钱吗?

生:是期盼。

师:更是母亲的爱、期盼、汗水与心血。想想母亲挣钱的一个个画面,再想想母亲给钱的画面,你一定感受到了。读课题——(生深情地读:“慈母情深”)

一个简单的“塞”字,却显出了王老师细读文本的功力与火候,所谓“一字见功夫”,说的就是这样的境界吧!

(2)词如珍珠,光彩四溢

教学《女娲补天》时,我抓住“欢歌笑语”一词,让学生情景再现人们欢乐无忧的生活场景,体会平静生活带给人们的幸福和安宁。

师:女娲创造了人类后,人们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呀?听,随着这悠扬的音乐,我们仿佛来到了碧绿的田野上,看到人们在……

生:看到人们在一边唱歌一边播种,欢乐的歌声久久回荡。

师:我们又仿佛来到了炊烟袅袅的小村庄里,看到人们在……

生:看到人们围坐在一起聊天,你一言我一语,笑声不断。

整个教学过程在词语和文本间自如进出,文本中的词语犹如颗颗洒落的珍珠,捡拾起来,串联起来,文本就有了流光溢彩的神韵。

2.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善发现

我们的生活由细节堆砌,任何细枝末节都有可能蕴藏着一个美丽世界,这就需要教师在细读时有一双慧眼,及时、准确、独到地发现那一抹稍纵即逝的精彩。

(1)标点——最是天下情之深

在执教《秋天的怀念》一课时,于永正老师运用他那炉火纯青的读、品功夫/HuogGZk8NnCaZos6/YkTkXCwpFYJywhuYoCYNXgTIw=,聚焦一个小小的“?”号,使学生对母爱的解读入木三分。

生:读句:“要是愿意,就明天?”

师:再让我们聚焦一个不起眼的问号。(标出?号)

师:当“我”表示愿意去看菊花的时候,母亲心里很高兴,她对“我”说的这句话,后面为什么用问号而不用句号?用问号表明母亲是用什么样的语气和儿子说话的?

生:母亲用商量的语气。

师:透过这个“?”,你看到的母爱是怎样的?

生:母爱是平等的。

轻轻一“问”中的尊重,潜藏着无休无止的深情,一个小小的问号折射了伟大的母爱,询问中带着关心,带着期盼,也带着深沉的包容。

(2)细节——人间自有真情在

教学《燕子专列》一课时,教师将人们在风雪天去救护燕子的细节再现,尝试用放大细节来感悟文本,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了人与动物之间不寻常的爱。

师:听到消息后,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去寻找燕子,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看到一位老奶奶拄着拐杖在结冰的路上一步一滑地走,一边走一边焦急地寻找……

师:是啊,这就是“人们纷纷……”(学生接读)

所有的爱都是通过生活中的一个个细节表现出来的,我们要用发现的眼光去课文中寻找那一个个充满爱的细节,注意到类似“点睛之笔”的“宝藏”的。

(3)留白——阳光总在风雨后

在教学《丑小鸭》一课时,我对丑小鸭遇到的困难这个文本空白进行了补充,丰满了文本内容,更丰厚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师:丑小鸭在面对困难时依然坚强,大家还能从课文的哪里看出来?

生:我从“他只好白天躲起来,晚上才出来找吃的。”看出来,丑小鸭面对困难,没有放弃,努力地让自己生存下来。

师:(出示:白天,凶猛的猎狗追赶它,丑小鸭是这样躲藏的:_________。

夜晚,一片黑暗,丑小鸭是这样找食物的:_________。)

生:丑小鸭是这样躲藏的:他悄悄地藏在芦苇丛中,连大气也不敢出。

师:(再出示:有一天,他遇到了这样的困难:______________,但是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天,他遇到了这样的危险:_________,但是_________。)

生:有一天,刮起大风,下起大雨,他拼命地躲藏,全身都湿透了,仍默默地忍受。

师:这只是普普通通的躲吗?只是普普通通的找吃的吗?

师:他其实是在找什么?

生:找温暖……

在细节学习策略的引领下,让学生去想象、去体验丑小鸭的悲惨生活。学生沉浸其间,一次次为丑小鸭的苦难但又顽强的精神情动辞发。

3.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细分析

“结构”是一个不容小觑的要点,把握文章结构的特点,层层剖析言语内在的组织结构,才能品味出文学作品的匠心独运、精妙构思。

窦桂梅老师在解读《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将经典语段进行了详细解读,让我们在受益的同时更学会深思。表现出女孩对于光明与温暖渴望的执著。细读品味,就会发现不仅引人入胜,更于不经意间让人性最美的光芒辉映于读者的心田。

想让我们的高效课堂从规范走向创新,必须细读文本,揣摩教材这一“慢工”,才能出“细活”。文本是你美丽的倒影!不必焦急慨叹“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园”。慢慢走,欣赏之余,你才会发现文本世界的另一番天空,才能徜徉其中邂逅经典和精彩。

(作者单位 浙江省义乌市稠城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