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进入高三以后,很多理科的女生都存在学习困难的问题,尤其是物理,对此,结合教学实践做出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学习困境;自信心建立;学习习惯;合理安排作息;学会减压
进入高三以后,很多理科班的女生都存在学习困难的问题。特别是对物理更是问题多多。本人学校的学生,基础本来就比较薄弱。物理高考的难度对于多数人来说是很大的,所以读文科的学生年年都比理科多,读理科的女生更是少得可怜。进入高三以后,随着课程难度的加大,往往女生的物理考试成绩都不理想。她们常常觉得越学越吃力,上课能听懂,下课不会做。她们其实都很想把物理学好,可是一做题目就发晕,一考试就受打击,慢慢的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很多女生消极应付学习,短期激情型学习。在努力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各种模拟考的成绩,几乎没有进步甚至还出现了倒退的情况。畏难情绪和失败的创伤,使她们越学越没有劲头,以至于放弃。针对这些情况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提高女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首要的,让她们知道自己有潜力,只要自己努力,有正确的学习方法,肯定能学好。只要自己肯努力,一定能赶上甚至超过成绩好的男生,只要用心就一定可以成功的。女生普遍看重成绩,而高三物理难度大,所以在各种考试时适当地控制难度,使她们的物理分数不会太低,有时还能得高分,从而提高自信心。高三的学习是头脑和意志力的结合。向她们灌输“不要太在意各种测试的分数,这些都是浮云,只有最后一考的结果,才能起决定作用,相信自己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成绩”的思想。通过调查、测评、周记、观察、座谈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全方位地真实地掌握女生的心理实情,做到心中有数,便可对症下药。这样就能提高女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其产生积极的学习动力。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一门功课的前提。高中物理的概念、规律很抽象,许多问题的设置很难找出其中的联系,难以解决。高中物理问题的解决,只有在“吃透”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上,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而要“吃透”物理概念和规律,仅靠老师的分析、讲解是不够的,必须完成一系列学习环节,才能真正做到理解和掌握。例如,老师在上课时,强调注意力集中在基础问题上,要求每个同学都有一本草稿簿,便于边听课边在草稿纸上演算、分析,做到听课手脑并用。解题时要让学生养成边思考边画草图的习惯,提高利用图形、图像、框图进行分析的能力。实际上,由文字到示意图的思维跨度非常大,有时学生问问题时,教师可能会无意中画出示意图,而此时学生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但是学生关键就在于不会画图,因此,在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上,应加强图像、图景的教学。一方面,在平时教学中,要重视教学中示意图画法的训练,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审题,画示意图,从易到难,逐步消除思维障碍,这一过程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另一方面,在学生的学习练习过程中,重视画图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解题时先画图。只有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才能逐渐脱离老师和书本独立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当学生拿到试题时先不要急于解题,而应仔细读题,注意分析“关键字”,找出解决问题的有用信息,排除干扰信息,确立研究对象和物理情境,运用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寻找物理对象变化过程中满足的定量和定性的规律,直至解决问题。
三、建立错题档案
女生的笔记通常都记得很详细,这是女生学习的优势也是劣势。笔记记得过于详细,为课后的自学提供了保障。但很多女生在上课的时候都只注意记笔记,忽视了老师讲解的思路,结果只是把老师的板书完整地照搬到笔记本上,却没有真正理解解题的思路和要诀。在教学中要引导她们学会理解式地记录,不要记得太细,只要记下大概的思路和要点,课后补齐。这样无形中又把题目进行了二次记忆。让她们学会把每次做错的题都记录下来,在后面附上自己做错的原因,并找出一个类似的题目写在旁边。这样就可以达到少做题,但会做题的效果。认识错题的真正价值,它是把你的问题提前暴露出来,让你知道自己还有哪些知识点没有理解,自己的哪些想法是错误的。认真对待错题,认真总结,不要让历史重演。
四、学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女学生的自觉性通常都比男学生高,在学习紧张的时候会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学习上,而一天的时间是有限的,她们往往会挤占休息时间来学习,保障不了休息时间往往会适得其反。所以要让她们合理地安排好作息,有效、高效地学习。
五、学会减压
女生的自尊心都很强,而高三的模拟考试多,而物理的难度又是理综当中最大的,往往导致考下来的物理分数很低,甚至是认真努力地学习了很长时间在分数上也没有体现,这样便会造成很大的学习压力。所以老师要让她们有合理的期望值,每天进步一小点,积少成多。在学习烦躁的时候,也可适当做些体育锻炼,听听音乐等,缓解一下。
以上是我这几年高三物理教学中结合实践的一些个人探索,希望能给高三物理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单位 云南省玉溪市第二中学物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