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探索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具体地说,按教学活动的进程把教学分成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的策略。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位教师所追求的目标。为了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尝试、探索。下面谈一谈我的做法。
一、追求高效课堂,课前准备是前提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上课前要先备好课,有人会说“谁不知道上课前要先备课呀?”其实备课与备课是有很大区别的。我在备课的每一个环节都用心去做。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会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备学生时,了解学生个性差异,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了解学生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做到因人而教,因班而教。
备《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时,我在课前准备上花了很大功夫。首先是备学生,课前了解学生的认知兴趣以及前概念,找学生谈心,用聊天的方法了解他们对声音产生的看法,事实上,学生头脑里并非一片空白,而是通过多渠道耳濡目染,认定声音的产生需要一种动作、一种外力等等。学生乐于动手,真正做起实验来,没有规范的方法,显得很嘈杂。针对这些情况,我调整了原有的教学方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我先通过幻灯片出示尺子、鼓、锣、皮筋等几种物体的图片,让学生看图猜一猜,这些物体会发出什么声音?因为大部分学生对这些物体发出的声音都很熟悉,因此积极踊跃地举手,有的还学物体晃动时发出的声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这时我就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引出了本课要研究的问题。因为学生迫切地想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所以整节课都非常认真地去研究。课前预设的问题是学生对声音的产生有很多想法,但对振动这个概念不会轻易提出来,为解决这个难点,我准备了有代表性的学具,让他们一敲就响,一拍就有震动的感觉。避免了胡乱猜,而没有科学根据。为了能巩固他们的认知,我还准备了幻灯片,让学生用连线的方式梳理固体、液体、气体的发生方法,知道所有物体的声音都是通过振动而产生的。通过精心的备课和准备,课堂效率很高。
二、追求高效课堂,教学过程的实施是重点
一个好的课前准备只能说是一个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而它的关键是教学过程的实施,针对每一课的教学准备,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我都精心去做。
利用实物教具,创设情景,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如,在上《点亮小灯泡》一课时,一上课,我首先出示一个自制的直流电小台灯,并让它亮起来。学生一下就被这个漂亮的小台灯吸引住了。然后,我请学生说一说看到小台灯后有什么想法。这时,学生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面对这些问题,我先分别请学生回答,大部分问题学生都能回答正确,但对于如何使小电珠变亮学生还不清楚。面对这种情况,我及时提出: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如何才能让小电珠变亮的问题。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
接下来,培养学生自行探究,掌握新知就成为课堂教学任务中的重中之重。在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并放手让学生仔细观察、反复实验、深入思考,用具体的、新奇的事物,有趣的、可操作的现象紧紧吸引学生,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磁铁有磁性》一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用磁铁去接近物体后,发现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铁或铁制品后得出:“磁铁能吸铁的性质叫磁性。”还通过让磁铁隔着物体吸物体的实验得出:“磁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这节课伸缩性比较大,实验材料可多可少。为了使学生能充分地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在教学新知时,教师除了为学生准备了有结构的材料: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圆形磁铁;能被磁铁吸引的铁钉、铁屑、铁块、别针等,不能被磁铁吸引的铜、铝、玻璃、木块、纸片等。还根据这两个实验的要求,把这些材料分别打印在一张大表上,在大表的最后还留有一些空白的表格,主要是为那些实验做得快的小组设计的,要求他们实验完表中的物体后,还可以用自己身边的物体做实验材料。接下来,把两份表格分发给各组,教师提出实验要求,引导学生实验。当学生看到这么多实验材料,非常高兴。虽然材料很多,但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和表格的顺序,学生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效果非常好。通过实验,学生知道了磁铁不但能吸铁,还能隔着物体吸铁。
三、追求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是关键
三年级是科学学习的起始年级,学生刚接触科学课,可塑性非常强,为了追求高效课堂,根据新课程评价理念的要求我制定了一些简单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1.课前,科学记录本准备好的学生,加一颗星,没准备好的加一个三角。
2.课中,受到老师三次表扬的学生加一颗星,三次被点名的加一个三角;回答问题三个以上的学生加一颗星;科学笔记记录清楚整齐的加一颗星。
3.小组实验时,有序、汇报交流效果好的组,每人加一颗星。
4.小组实验完毕,评出一位表现出色的学生加一颗星。
5.下课前,老师再点出十名表现最好的学生各加一颗星。加星的任务由组长负责加在花名册上。并告诉学生:下课后,有加三角的学生留下老师找他单独谈话。在学期末统计,作为平时60%的成绩,再与期末试卷40%的成绩加在一起,组成一学期的成绩。经过一学期的尝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合理地利用自评、互评、教师评这三种评价方式,既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发展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总之,高效课堂教学,就是要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运用各种方法,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实实在在地对所学内容学有所得,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有所升华,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精河县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