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创新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因而现代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新课标指出,教学中不仅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注重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倡导质疑、大胆想象并强化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阅读教学;培养
一、鼓励大胆质疑
和谐的课堂气氛,能诱发学生创新意识。在阅读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的是一个和谐民主,宽松平等的教学氛围。平时教学中,我对学生采取“两欢迎、三允许”,即“欢迎质疑、欢迎争辩”“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课堂上,那些学习暂时困难的学生往往发言机会少,说话音量低,一时表达不清。我就让他们回答一些较容易回答的问题,并及时表扬。课内,我也正确对待学生的突然发问和插话。学生在上课时,突然发问或插嘴,正是多思、善想、敢问的创新意识,课堂上无须指责,相反应因势利导。
二、激发想象创造
通过指导观察培养想象力。培养观察力是发展想象力的有效手段。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获得有关的表象和情节的依据,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以补充、丰富画面的形象和情节,使画面活起来。如,我教二年级下册《蜜蜂引路》中,我问“同学们,请你们看书上的图,再图文对照,想一想,图上画的是谁在说话?”问题提出来之后,学生陷入沉思,然后纷纷举手回答,热烈争论。如,有的说:“我说是养蜂人在说话,因为他张大嘴巴笑嘻嘻的,看见列宁来很高兴”。学生们有从养蜂人角度说的;有从列宁角度说的;还有从自己角度说的。在对画面的想象中,创造性思维火花得以迸发,想象能力、感悟能力、创造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三、强化思维训练
创新型人才思维具有较强的发散性,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心理学家J.P.吉尔福指出,大部分教育都关心促进复合思维而压抑发散思维。复合思维鼓励学生找到“正确答案”,这便使学生的思维越发局限、狭窄。发散性思维,它是全方位、多角度地从各个层次寻求与探索答案的过程。发散性思维强的人在解决问题时,能有较多的机会得到正确答案,容易在某一发散点上形成新的突破,从而获得有价值的成果。因此,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以开阔学生思路,拓宽思维领域。
陶行知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语文阅读教学,为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提供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广袤空间,课堂中教师放胆让学生去质疑、去想象,让学生的思维在多种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中,培养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为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尽绵薄之力。
(作者单位 江西省瑞昌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