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013-12-29 00:00:00刘艳来
新课程·上旬 2013年1期

摘 要:数学是一种文化,一种语言,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形成自己的数学学习方式。长期以来,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学习方式单一、被动,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情况。新的数学课堂,学生学习方式应该是主动探索性、主动学习的行为。

关键词:数学学习方式;数学课堂;主动探索;主动学习

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应该体现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已成为推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现代学习方式的本质就是引发学生主动探索性、主动学习的行为,而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必须引起广大教师角色的改变,教学时空的全面开放。在学习方式的构建中,促进学生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

一、能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应有很大的变化,已不是主体地位,而是引导者、合作者和组织者。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在接受外来信息的时候,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例如,张伯伯要用长20米的篱笆,靠着自己的一面院墙围出一块菜地,你认为围成什么形状的菜地面积最大?大约是多少?学生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时,开始时显得无从下手就有些没有耐性,这时老师应该加入学生的行列,真正与学生合作,起到引导作用,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周长相等的前提下,什么图形的面积最大?接下来,学生会进入沉思的状态,反复思考,可能又会出现疑问,这道题是靠自家的一面墙围的菜地,圆的面积最大,但是圆不可以,你们会想到什么?有的学生就会脱口而出,半圆。这个问题就会解决了,这样学生就成为认识的主体,在老师的引导下,对问题进行了新的理解,进而进行了再加工、再深入的思考过程。

二、自主性

学生的学习目标由学生自己选择,如学习速度、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由学生自己确定。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当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或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可以自己制订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当学生制订完之后,主观上能自我控制,并且有一种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更能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创新性

丰富而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形成创新意识的前提,无“知”必无能,有“知”未必有能,需要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教学中既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更要使学生发展知识的产生过程,从中汲取丰富的智力营养。思维要呈现多样性、批判性,敢于持自己的观点。只有这样,学生的数学思维才能有所提高。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亲身经历“圆的面积”的产生过程,一般都是用到了我们数学上常用的数学方法——转化方法,也就是把未知的知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这样就把圆转化成为我们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多种方法,进而推出圆的面积,以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这样学生在解决其他问题时就会举一反三,能够想到应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个性化

数学课堂应体现数学的基础性,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因材施教,允许学生有差异,但没有“差生”,可以有潜质生,每个个体差异将成为一种资源,学生的别才别趣、特智特能都能受到尊重与保护。他的个性和特长因此就能得到充分发展。

五、效益型

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有它的有效性,学习也是如此,学习过程是一项大的投入,国家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必将获得收益。学习的效益已经不是“学会”,而是“会学”,不是“储存”,而是“活化”。学生离开学校仍能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为祖国的四化作出自己的贡献,这足以看出,学生走入社会仍能持续发展,不仅能获得即时的学习效益,而且有长远的发展效益。

综上所述,一个人的学习方式直接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及生存方式,而一代人的学习方式是被动接受型的还是主动探究型的,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命运。因此,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学习机会,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天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这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生成性的学习方式是非常有意义的。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区包钢十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