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场所。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至关重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和教材的具体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创造性使用教材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师对教材进行的再创造。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
在小学阶段,每篇文章都蕴含着丰富的创造性思维训练的资源。例如,《草船借箭》训练学生学会运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称象》《乌鸦喝水》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可见,教材就是一座创造的宝库,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2.实现课内外之间的相互沟通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实现课内外之间的相互沟通。例如,在进行作文教学“春天来了”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出去亲身感受春天的变化,然后再让学生进行作文写作,这样就避免了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进行空洞的描写,作文效果会更好。
3.因人而异地使用教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因人而异地使用教材。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现有基础的练习进行思维训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语文课堂教学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阵地。语文课堂应该注重教学策略的运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无限空间中,实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激发兴趣,培养思维的主动性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办法是创设情境,即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动人的画面、动听的歌曲、美丽的图片等,使学生融入教师为课文创设的特定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鼓励质疑,培养思维的探索性
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努力营造出适合学生质疑的轻松和谐的环境,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让学生敢于思考、敢于提问,乐于探究。其次,要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指导学生如何质疑,在哪里质疑。
3.启发想象,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想象,同时对学生进行各种想象训练,促进学生的想象能力不断提高。
4.打破定式,培养思维的变通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克服思维定式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消极作用,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式的束缚,拓宽思维领域,并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交流分享,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教学《司马光》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启发学生打破思维定式,让学生思考还有其他方法救出小朋友,在这样的讨论思考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全面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也可以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学习,分享成功的经验,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我,增进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要实现师生之间的角色转换,教师就要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而研究性学习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确立一种新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不再作为知识传播的主导者,而是要与学生在一种和谐的、宽松的、民主的气氛中共同探究知识。学生不再消极地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语文。
2.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现代的学校教育可以通过创设一种情境来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在讲授《称象》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假如你是文中的小主人公,你还有其他方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吗?在这种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答案不是教师讲的或书本上说的,而是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得出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一个开放、主动的语文环境中学习,打破传统教学的封闭模式。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街头标语、广告、影视传播等丰富多彩的社会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研究自己喜欢的问题,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但要注意的是,进行研究性学习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改变传统学习单一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并不是排挤接受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只有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要转变“重知识轻能力”“重传统轻创造”的教学观念。教师要确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重要的教学目标的思想,同时实施创造性的教学策略,抓住语文教学这个主要阵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作者单位 辽宁省盖州市梁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