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2013-12-29 00:00:00孙庆霞
新课程·上旬 2013年1期

【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的“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这一单元中的第二部分,它上承“西学东渐”,下启“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概况。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的内涵和意义的学习与探究,使学生认识民主与科学的传播对于改造中国的积极影响,形成正确道德观、人生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

1.教法:创设情境,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

2.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提问:中国自近代以来在不断遭受西方列强侵略,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分别提出了怎样的救国方案?

导入新课:促使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器物和制度却无法挽救旧中国呢?20世纪初,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我们诠释了这个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情境一:一个农村少女伫立田间——旧中国的缩影引入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件显示一些老照片(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民族工业的发展等图片)。

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去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原因。

教师总结归纳:

1.背景:

(1)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2)政治方面:

①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②帝国主义加紧侵略。

③北洋军阀专制独裁。

(3)思想文化:

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②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

引导学生根据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以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概况:

要求学生看书找到这些基本情况:标志、代表人物、活动基地、旗帜。(学生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落实基础知识。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情境二:为少女请来了德先生与赛先生,告诉她一些新思想(体现以少女的变化为主线,贯穿始终,以具体事物体现新文化运动发展的过程),课件显示引导学生思考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

设问:“德先生”和“赛先生”及其内涵分别是什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注意知识前后联系,并进行比较的意识和能力。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情境三:让女孩读《狂人日记》,进一步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课件显示狂人日记的节选和玩偶之家的图片讨论分析。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旧道德的危害有直观的感受。

(1)“打倒孔家店”。

①树起“打倒孔家店”大旗的原因:

a.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孔子逐渐变成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和礼治秩序的一尊精神偶像。

b.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康有为反对共和,都打着尊孔的旗号来蛊惑人心。

c.新文化运动要反对专制,就必然要批判作为其精神支柱的孔子之道。

②新道德与旧道德的含义。

③意义。“打倒孔家店”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厘清与扬弃。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情境四:女孩看不懂文言文(突出以女孩的变化为主线)。

课件显示《上邪》的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对比。

设计意图:通过一段文言文和一段白话文的对比,学生能直观地感知到二者的区别,很容易理解开展文学革命的原因。

要求学生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四提倡,四反对。

设计意图:

(1)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2)为下一步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做好铺垫。

情境五:改造后女孩发生了哪些变化,有哪些不足?引导学生思考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感悟评史。

三、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性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2.(课件显示)材料设问:你能从以上材料中看出新文化运动的哪些积极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1)打击了封建主义,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形成了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2)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设问:新文化运动有哪些局限性?请学生通过材料进行分析。

(1)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2)对东、西方文化存在全面否定或全面肯定的偏向。

设问: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的这种态度是否正确?应该怎样对待东西方文化?

设计意图: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课堂小结:边带领学生共同回忆,边用课件展示整体知识框架。

设计意图:巩固、强化知识结构。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农垦佳木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