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课程理念引入教学,让高三历史课堂激情飞扬

2013-12-29 00:00:00杨华
新课程·上旬 2013年1期

随着全国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已深入人心。在新课程理念中,开放型的新课程观是构建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民主化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注重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亲身体验,学会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突出历史课程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独到的教育功能,即“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和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增强历史意识”等等。

下面以《两次工业革命》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三历史教学探索。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两次工业革命的概况;两次工业革命的时代特征,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对比能力。培养学生制作表格进行知识归纳和对比的能力。以工业革命对世界形势影响图示的构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两次科技革命成就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并认识到学习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材重点难点分析

两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及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深远影响是本课的重点。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解、讨论、归纳、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四、教学设计

1.新课导入

以新课程中比较关注的社会史观入题,展示出近代中国诗人感慨西方近代文明带给晚清中国人的巨大惊叹,引出科技革命带给世界的巨大影响。

2.直观感知历史

工业革命是高二教学内容,学生有一定的印象,教师给学生短暂的思考时间,学生抢答空格中的内容,加深对两次工业革命基本知识的回忆。

3.系统复习历史

(1)历史复习方法指导和知识的系统梳理至关重要。学生初步回顾后,转入系统复习。

(2)在学生构建本课复习的基本脉络之后,师生一起对教材进行知识详解。

第一部分:科技革命兴起的原因

科技革命兴起的原因是本课的重难点,在本课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经济发展的规律性因素,并对知识进行联系和延展,通过以下四个层次对该问题予以突破。

第一步,设问。让学生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

第二步,找规律。学生回答科技革命兴起的前提条件,教师点拨并归纳。

第三步,延展。由科技革命兴起的条件推论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一般要素,这项任务由师生共同探讨完成,得出结论。

第四步,应用。回归教材,小组合作学习。注意历史的纵横联系,世界史的复习中联想中国历史,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第二部分: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学生阅读教材后填空。老师引导学生针对特点进行综合性评述(归纳),培养学生根据所给材料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五、设计反思

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是一个容易成为“炒冷饭”的课程,如何让高三学生学有所获,在激情中互动,在探究中进步是我教学的永恒追求。在学校倡导“三二五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及对新课程改革的学习和研究中,我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功能,课随心动,注重设置问题让学生参与课堂,调动学生的复习热情,同时注重课堂中学生的记忆、知识的纵横联系、知识的迁移以及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本课在高三复习研讨课中的师生互动、学生当堂记忆、当堂练习,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作者单位 重庆市南川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