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2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加法算式。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的道理。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数字卡片、学生每人准备5个小△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读数字卡片
1、2、3、4、5
2.填数
■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电脑出示数学课本23页的主题图。
教师:图中的小朋友正在折千纸鹤。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第一位小朋友折的是什么颜色的千纸鹤?(红色)第二位小朋友折的是什么颜色的呢?(蓝色)第三位小朋友折的又是什么颜色的呢?(蓝色)也就是说,现在有1只红纸鹤、2只蓝纸鹤。教师分别板书:1和2。
那么现在把这1只红纸鹤和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一共有多少只呢?(电脑演示合的过程)
生:一共有3只纸鹤。教师板书3。
2.学习加法算式
师:把1和2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等于3用“=”表示。板书:1+2=3
读作:1加2等于3。
教师范读,学生自读。
3.发散联想
师:这幅图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加法算式来表示?老师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学生每4人一组,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
①有2只蓝纸鹤、1只红纸鹤,合起来是3只纸鹤。2+1=3
②有1个女同学、2个男同学,一共有3个同学。1+2=3
③有2个男同学、1个女同学,一共有3个同学。2+1=3
……
教师: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板书:1+2=3 2+1=3
同桌小议
生:交换加号前后两个数的位置,和不变。
教师小结:在加法算式里,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师电脑出示数学书第23页气球图。
师:圣诞老爷爷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礼物?(气球)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的?(红色、蓝色)各有多少个?(红色3个,蓝色1个)如果老师想知道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同学们会列算式吗?
同桌小议,列出算式。
请两名学生上黑板做。
学生可能列出不同的算式:3+1=4 1+3=4
教师强调在加法算式里,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5.联系生活实际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能用加法计算的实例。如:桌子上原来有3本书,小明又拿来了2本,现在一共有几本书?
同桌可以一人提问题,一人说算式。
三、巩固提高
1.动手操作、体会加法的含义
(1)“做一做”的左图,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动手操作。
师:先摆一个圆片,再摆一个圆片。问:一共有几个圆片?
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2)“做一做”的右图。
教师:先摆两个圆片,再摆两个圆片。如果要求一共有几个圆片可以列什么算式?
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2.用5个△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学生分组操作,然后汇报:
4+1=5 1+4=5 2+3=5 3+2=5 1+3=4 3+1=4……
3.直接填得数
2+1=□ 3+2=□ 1+3=□ □+□=5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市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