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的妙用

2013-12-29 00:00:00张辉
新课程·上旬 2013年1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适当的奖励,往往能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

一、奖励在导入新课时的妙用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怎样才能在课堂上抓住学生,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呢?兴趣是关键。教师除了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还应格外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适当使用一些奖励进行导入,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看花灯》一课导入时,问学生:“小朋友们见过花灯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几盏花灯(出示自制的小花灯)你们喜欢吗?想拥有它吗?老师带来的只是其中的几种,现在请小朋友们读课文,谁最先会读课文,老师就让谁保管一盏花灯。”几盏自制花灯的出现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学生们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争取最先保管花灯。

二、奖励在学习课文时的妙用

有一句俗话:家长说一百遍也不顶用,老师的话却是圣旨。这话虽听起来不雅,但却道出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小学生眼里,老师是神圣的、最有权威的。我针对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学习课文时有意识地把“老师”这一殊荣奖励给课文读的好,课堂上积极发言的学生,让他们来主持“语文天地”中的节目。学生们为了争当“小老师”,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知识掌握的也更牢固了。

三、奖励在学习生字时的妙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第一学段的识字任务是: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1800个,其中800个~1000个字会写,占六年识字总量的50%以上。而识字教学的过程常常是枯燥无味,费时较长的一项工作。这对于上课只能集中注意力十几分钟的小学生来说,真是太难了。如果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有意识的从兴趣入手,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如《啄木鸟》一课,虽然课文及插图十分有趣,但识字量较大,怎样才能让学生既不觉得枯燥厌烦,又能完成识字任务呢?我还是在奖励上下工夫,我把生字两个一组写在苹果型卡片上,等学习完课文最后一句“到了秋天,苹果树上结了许多大苹果。”时,我把苹果贴到画有大树的黑板上,然后对学生说:“你认识哪个字,你就可以把哪个苹果带回家。”学生争先恐后的加入到识字的行列中,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总之,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作者单位 河北省鹿泉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