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

2013-12-29 00:00:00刘中升
新课程·上旬 2013年1期

有效课堂教学就是向课堂要效率,向45分钟要效率,就是高效课堂。要做到课堂的高效需要教师辛勤的备课,课准备得越充分就越能起到高效课堂的效果。

在讲授新课时不能啰嗦,导入新课要简洁利落,一般可以采用课前练习的方式,出几个与新授课有关系的旧知识的选择题,既让学生做了课前准备,又让学生简单的进行了新旧知识的联系。

在讲授新课时可以采用练—讲—练的方式进行,练:是对旧知识的巩固,也就是传统的课前练习。讲:就是对课本重点知识的讲解,难点知识的讲解,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练:是对新授课的知识的巩固,检测。对于基础知识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即可;对于重点知识教师要进行讲解,并且进行及时的练习,这样课堂上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采用练—讲—练的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上的45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记忆,使课堂的容量变大,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脑记忆的时间增多,减轻学生课外的复习。教师成长了,课堂才会高效。

如何做好一节有效课堂,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备课时要依据课标,注重对教材的整合

课标是考试出题的依据,所讲解的知识点绝不能脱离了课标而天马行空。对于课标上要求的知识点必须讲解透彻,让学生进行充分的练习;同时应注重教材的整合,历史教材是按照时间顺序编排的,但我们在讲解某一个知识点的时候难免会与以前或以后的事情发生联系,所以必须整合教材,比如讲解印度独立时就必须与殖民扩张联系。讲鸦片战争时,必须与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相联系。

二、注重中外史结合的思想

在讲授鸦片战争一课时,要联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工业革命,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在讲授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时可以与苏联十月革命,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相联系。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中外史结合的能力,可以把死的历史知识赋予生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会联系的看问题。

三、教师必须要有教学方法

精心的设问,有效的评价,给学生树立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引导是历史课堂必不可少的手段,如何运用问题引导,使学生不受限制是十分重要的。问题的设置必须符合学生的求知欲望,必须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这些问题的设置是值得我们潜心研究的。

四、有效的评价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课堂上必须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良好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最好的激励。对于观点新颖、表达清晰、语言逻辑性强的学生要及时的表扬,激励他们再接再厉同时也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他们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形成良好的学风。对于观点不清晰,语言逻辑性不强的学生要指出他们的错误,及时更正,让他们形成新的思维模式,学会学习。

五、利用知识树,构建知识结构

学习历史需要清晰的知识结构才能理解事件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知识树是最好的结构图。

六、注重学习历史的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提倡学生感受历史的过程,而不是生硬地记忆历史知识点,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自然地得出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历史结论。学习方法的指导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条捷径,学生敢于思考,善于发现才是最好的课堂表现。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这是实现有效课堂的最佳方法。有效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作出更多的努力,需要教师拥有更多的教育智慧。

新课程强调课堂必须成为师生互动的动态场景,让知识在互动交流中不断生成,因此,我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师生和谐相处的关系,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愉悦地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最终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作者单位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