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公开课、观摩课等,没有课件,惯性思维似乎感觉档次下降一等,讲课者似乎也有落伍的感觉。没有课件,平淡无奇讲不好课。其实,这是误导,也是偏见。
诚然,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确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优点。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权威证据能证明现代教育技术能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成绩。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也不是教什么都需要用课件,也不是用课件比其他教学手段都好。只要我们教师肯动脑筋,使用传统的、常规的教学手段,没有课件的课堂依然精彩。
一、实物演示效果更好
本学期笔者曾听过一节常态课,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6的认识》,新授课第一环节教师通过看主题图数数、拨珠子、摆一摆三步,直观感受、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了6,为第二环节学习6以内数的顺序打下了基础。学生兴趣盎然,参与积极性很高。如果第一环节改成电脑演示拨珠子,取代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用实物演示,更接近实际生活,更真切自然,更有利于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6。
二、挂图、黑板效果也不差
有些教师喜欢将课本上的插图或段落也制成课件。有的由于投影仪清晰度高,其效果比较好。但有的则因为投影仪清晰度不高,甚至操作失误,还带来麻烦,影响教学。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师讲语文课,光课件就制作了30多张,学生回答问题时,与课件放映顺序不一致,结果越想快越找不着,老师找的过程,学生把下一道题的答案都看到了。老师在教学语文课的时候,不把心思放在读书感悟,上出语文课的特点上来,而是去展示课件制作水平,本末倒置。其实,有些内容,用课件并没有什么独特的优势,可以利用小黑板、挂图来出示,其效果也不比用课件差。
三、不用课件,可搞活动
有位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可能性》时,制成了一个盒子有12个红球,一个盒子有8个绿球,让学生连线“一定摸到红球、可能摸到红球、不可能摸到红球”的课件。学生在前一环节没有亲自参与摸球游戏,此环节变成猜想题。其实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先猜想,在组内摸一摸,验证猜想,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学生对这样的活动很感兴趣,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远比看课件好。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我们的教学要从实际出发,不要迷信课件,不要片面追求课件,更不能滥用课件,努力把我们的课上得朴实、真实、富有实效。我们也曾听过一些名家授课,有的没有课件,没有课件的课堂依然可以精彩。非用课件的,我们还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尽量使用,使我们的教学锦上添花。
(作者单位 马云春:吉林省安图县两江中心小学 闫淑欣:吉林省安图县两江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