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一种形式,它具有双重性,跟其他学科教学相比又具有一定特殊性,它既有讲授体育理论知识的室内课,又有传授体育技能、技巧的室外课,所以体育教师应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关键词:思想教育;体育运动;训练耐力;情感交流
众所周知,中学设立体育课就是为了让中学生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正如我国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体育教学就是增强学生体质,向学生宣传体育保健知识,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由此可见,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体育教师除了要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之外,还要进行思想教育,因为作为一个中学生,只有身体、心理和思想都健康了,他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学生,这是很多体育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体育课能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呢?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在体育课中如何渗透思想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利用体育课中的整队、齐步走等方式,尤其是新学期刚开学时对学生进行严肃纪律的思想教育,使他们形成钢铁般的纪律意识
每一个学期刚开学时,学生从家刚刚回到学校,大多数纪律涣散,自由散漫。因此,这是体育教师进行严肃纪律的大好机会。体育教师可以结合学校和班级实际,制定课堂纪律。在刚开始的几节课中对学生进行队形、队列练习,要求他们行动一致,整齐划一,对教师发号的指令必须严格执行,培养他们严守纪律、履行指令的自我控制能力。例如,上体育课时要求体育课代表带领班级按指定地点站好队,并努力做到精神饱满,口令统一,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和树立集体主义观念。
二、体育课形式多种多样,我们可以利用不同形式,使学生受到多方面的思想教育
一节体育课形式可谓多种多样,但它的核心也就是向学生贯彻教学大纲的重要部分,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项目众多。一般情况下,我们作为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1.利用1000米、3000米等持久耐力项目的锻炼,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初中生营养增多,运动减少,耐力素质越来越差。如何上好初中体育课耐久跑的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在耐久跑中,冬天要克服寒冷,夏天要克服炎热。在练习中运动量大时,容易出现肌肉酸痛等现象,因而可以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和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
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先用鼓励、表扬方式鼓舞士气,增加学生坚持到底的信心。当成功或者胜利后,教师要及时总结,让学生知道成功来之不易,从而培养其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毅力,磨炼学生在逆境中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
2.利用篮球、足球、排球等集体项目,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观念
体育运动中有很多集体项目,有些项目团体荣誉比个人荣誉更加珍贵,比如在奥运会中,获得足球冠军的团队比获得一枚射击比赛金牌的含金量更大些。而集体项目或者多人参加的竞赛活动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就在于队员之间的协调配合、统一行动。所以,学生在这种以团队为基础的课堂教学训练中,有益于培养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另外,利用这类竞赛还可以对少数学生的个人英雄主义给予及时纠正。
3.利用体育竞赛竞争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要求,是学生适应现代社会所必备的心理素质之一。我认为体育教学就要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体育课中通过不同的竞赛活动方式,为培养学生从事竞争创造了大量的机会,大家你追我赶,在竞争中创造优异的成绩。在这种情境的长期熏陶下,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和亲身体验,以在将来的工作生活中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现实。但不可否认,体育课上每班都有几个“困难户”,要么身体肥胖,要么身体瘦弱或者胆小,他们往往对体育课失去信心。作为体育教师就要及时给予指导,让他们逐步树立信心,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进取精神,这对将来他们进入社会有很大好处。
4.通过观看体育竞赛节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拼搏的决心
特别是结合我国举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成功,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好题材。众所周知,奥林匹克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原文是1890年巴黎阿尔克依学院老师迪登为了使全班学生第一次到室外运动场上去参加运动而首先使用的。当时他以这个口号来鼓励学生,后来被国际奥委会所采用,随后在1920年第七届奥运会时出现。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定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体育比赛、游戏等形式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培养责任感和接受现实的毅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寓情于教
如教育学生比赛、游戏和将来走入社会是一样的,如果输了就要坦然地接受以求东山再起。但在实际中,有的学生比赛输了又哭又闹不接受现实。
总之,体育教学中既可以让学生进行身体的锻炼,又可以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专业水平,全面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促进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 河南省许昌经济开发区长村张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