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改有利于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以学生为主体,改变课堂评价模式,挖掘生活化资源,提升课堂,这是思想政治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方法;主体;高效课堂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国家立足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的重大战略决策,它关系到教育事业改革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课堂是教师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实现人生理想的重要途径。课堂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表现和缩影,因而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面对这样的大背景,我们教师要顺应改革的潮流,不能固步自封,要积极投身到课堂改革,提高课堂效率的实践中去。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效率,创建高效课堂?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教师的人格魅力
常言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教师学识和人品两方面提出的宏观要求,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人格。教师肩负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神圣使命,客观上要求教师要具备较强的素质,在学生眼中,教师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过硬的教学本领、严谨的工作作风、风趣的语言表达、庄重的举止行为、豁达的胸怀……只有教师具备了这些品质,才能用人格力量在循循善诱和言传身教中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学生才会接纳你,才会从心底欣赏你。
二、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新课程改革,与之相适应的教材和命题方向发生了很大变化,实现了从“考知识”到“考能力”的转变。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和思维定式因素,教师专业化的差异、地域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填鸭式”“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依然严重,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但教学效率低下,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相反,会出现教师因为简单机械的重复劳动,产生职业倦怠,责任缺失,由于恨铁不成钢,导致体罚过滥,甚至师德失范。学生的书包越来越沉,学习负担越来越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出现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这在农村学校表现得尤为明显。所以,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构建优质高效课堂。
三、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教育是一门艺术,而艺术的真谛在于创新。教育光靠热情是不够的,要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主要原因在于好多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就变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地接受,这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拥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相信、尊重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变“填鸭式”“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增强学习成就感,树立学习的信心。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角色,重新认识自己在教学中的身份,自觉承担起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四、改变课堂评价TAkls4QsGZD1OsmdOOaTo9W2IsIYRuHtywOBu2LGpww=模式
每个学生由于存在着先天的、后天的、生活环境、心理特征、兴趣爱好、发展历程和目标的差异性,作为教师就不能用千篇一律的方式去评价学生,更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评价学生,把学生人为地分成三六九等,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抹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评价中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科学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堂评价中实施分层次评价体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问题和要求,对学困生则采用“小步子,快节奏”的教学策略。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及时使用合适的语言和合理的方式进行肯定和评价,确保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公正性,不应使用尖锐的话语批评学生,更不能挖苦讽刺,避免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而要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和宽容。老师既要肯定正确的地方,又要补充和纠正不足之处,对表现好的地方要及时肯定和表扬,实施赏识教育,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对表现较差的学生,不能一棍子打死,要实施鼓励教育,激励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进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想法实施动态评价体系,及时记录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淡化学生的相互比较,强调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关注学生的纵向比较。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成功的原则,让学困生增强成就感,树立对学习的信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挖掘生活化资源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教学的灵魂,承担着智育和德育的双重任务,离开实际和生活,思想政治教学就会变成教条,就会变成空洞的说教,老师讲得枯燥,学生听得无味。这就意味着政治课教学不能囿于课堂和教材,而应把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学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课时,有意让学生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和义务清扫街道等活动,深深认识到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对遏制我国恶化的环境形势的作用。带领学生观察附近小河流的污染,让学生感受一下农村环境面临的压力,体会小到农村大到国家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环境治理迫在眉睫,刻不容缓,让学生自觉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在学习《灿烂的中华文化》一节后,作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调查梳理本地的文化遗产、名胜古迹、民风民俗等,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学生会积极参与,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效果显著。这就说明思想政治教学不是空洞无物,其实处处有素材,只要我们认真总结、归纳,挖掘生活资源,创设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使学生感到思想政治课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意识到学有所用,思想政治教学就会变得丰富多彩,教师就会顺利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总之,多年的思想政治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改变课堂评价模式,充分挖掘生活化资源,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真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 甘肃省康乐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