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这不仅因为美术学科本身是人类传递情感和思想的载体之一,还因为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艺术课程。因此,情感教育在美术教学中起着支柱性的作用,关系着美术教学的成败。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美术作品是情感教育的载体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通过分析美术作品,诸如《向日葵》《彩陶》《骏马图》等,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可以把一些深奥的人生哲理融入美术作品里,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鉴赏,使学生领悟到美的真正内涵,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促使他们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当然,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促使他们成为一个有情有义、有气质的人才。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美术作品是情感教育的载体。
二、情感教育是激发美术创作的动力
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创造性,而创造性的获得,必将通过艺术家独特的情感体验。青少年的美术创作技巧尚2835dcbe21338c00db51539f6c74ecc346f39692d9432a6da08c26ada08ec0c9不成熟,通过情感教育可以激起他们心灵深处对美的追求,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促使他们全身心地画出他们眼中饱含情感的世界。对于这些创作,如果教师能给予适当的赞赏,定会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诱使他们用纯真的心灵去观察世界、关注社会,促使他们把所看到的现实生活图景通过他们纯洁的心灵描绘出来。这样的作品,才是具有魅力的佳作。
三、小学美术中情感培养的策略
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多点整合,多层推进,能有效加强情感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情感的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该如何渗透情感教育呢?我的实践策略是:
1.引导赏析,丰富情感
情感是创作的原动力,情感是作品的生命力。“心有所思,情有所溢,而后有所撰作。”(叶圣陶语)作品是作者情动于中、溢于言表的产物。如果不能领会作者的感情,就不能说真正读懂了作品。如,一身厨师打扮的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办家家”(湘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面对色彩缤纷、构思巧妙的各种菜肴、点心和水果拼盘,学生仿佛一下子走进了神奇美妙的菜谱世界,目不暇接,赞不绝口……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畅谈菜谱之美,交流欣赏感受,有效激发了学生对各式菜谱的浓厚兴趣,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做了成功启动和必要铺垫。
2.巧用资源,体验情感
教师必须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和情感因素,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根据不同的教学活动制作不同的教具、道具和电脑课件,以最佳的情景、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不同的教材用不同的形式,或谜语、或故事、或幻灯、或挂图……再加上教师充满感情的讲述,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的情感共鸣。如,教学《可爱的班集体》时,教师自己画一幅学校的风景画,结合电子演示文稿,生动形象地讲述一学期来快乐的学习生活,让师生拍一张团体照作为留念,把自己的美好形象“拍”到团体照中去,然后再进行创作。愉快的校园生活回忆、新颖的教学情景、动手又动脑的作画方法,教学在极其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又如,教《蚂蚁搬家》时,可以用谜语导入,激发起学生对勤劳、团结的小蚂蚁的喜爱。
3.和谐关系,触动情感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控制住不良情绪对教学的负面影响,以良好的情绪去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情感环境:教师还应十分重视对学生激励性的评价,充分运用情感的暗示功能来调动学生的情感,和谐师生关系。
4.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情感,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所以,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有效的策略,积极创设生动真切的情境,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之弦。如,我在教学《森林王国》时,首先让学生观看了动物在大自然中自由活动的有关资料(录像、范画)等,又采用“一头多身、一身多头”的教学法,即头和颈不变时,身子变几种形态,或身子不变时,头和颈变几种形态。灵活有趣的教法,诱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他们也学着教师,随心所欲,自由表达,画出的小动物千姿百态,令人百看不厌。
情感是美的艺术,情感是创作的源泉。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除了培养学生的智力和绘画能力,更要注重与他们的情感交流。不能只是让学生为画而画,要使学生在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在快乐中掌握知识,提高美术课的教学质量。同时,有机地将美术学科与素质教育相融合,使学生接受到更完整、更全面的情感教育,陶冶高尚的情操,完善人格!
(作者单位 福建省永春县呈祥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