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开发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对思想品德想学、乐学。
关键词:思想品德;已有知识经验;开发与利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信念的基础上,对新的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从而建构起自己的理解,而原有的经验系统又因新的信息的加入而发生调整与变化的过程。学生的经验是基础性的教学资源,是我们教学的起点,知识只有与学生的经验结合起来并最终内化为学生新的经验才有价值。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发与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以促进学生新知生成的一些做法。
一、调查学生,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具有内生性、潜隐性特点,要将所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解读、建构、融合新知识,教师就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这些知识、经验设计教学,达成教学目标。课前调查是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状况的有效途径。这里的调查,可以是一项专项调查,也可作为作业的一部分来实施;可以在课前进行,也可以在课堂中进行;可通过学生口头表述要了解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来表达要了解的信息;调查的内容教师可以收集起来加以整理并应用到教学设计中,也可以在课堂上以随机抽查的形式来了解,随堂应用所调查的信息。调查的方式、利用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的,但调查的内容要与所学习的内容有切入点,也就是所了解的内容有利于学生解读、建构新的学习内容,能促进学生新知的形成。
二、使用学案,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就是在教学中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注重学法指导的一种教学策略体系。我校所编制的思想品德课学案的格式是“四个板块,两个层次”。“两个层次”是指学习分为两个阶段,学生自己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阅读课文就可以完成的学习,是学习的第一个阶段,称之为初步学习;学生在初步学习中不能完成的重难点问题要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才能完成的学习,是学习的第二个阶段,称之为深化学习。初步学习中所涉及的学习任务对学生有两个要求,一是认真阅读课本,二是调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读、建构、融合新知识。找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内容的切入点是教师设计初步学习任务的关键,也是调动学生运用已有生活经验建构新的学习内容的关键。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创设“生活化情境”,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把生活作为教学的背景,要注意做到模拟生活,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接近现实生活,使所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密切相连,让学生产生如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就是情境中主角的感觉。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要仔细甄别与筛选,要选择那些与学生自己的生活密切相连又与所学内容高度相关且具有趣味性的生活化的情境才能从各方面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情感,诱发学生观察、体会与思考。通过情境创设的“生活化”把无声的“教学文本”演绎成鲜活的“生活文本”,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加深对道德规范的理解,这种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远远胜于空洞的说教和规劝。思想品德教育效果的取得其关键在于生活化的情境激活了学生相关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倍感亲切、饶有兴趣,从而有了学习、探讨的欲望和需求,让学生感到探讨这些问题对指导自己的实际生活是有帮助的,所以,他们想学、乐学。
(作者单位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十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