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术教学是立足于“美术”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对美术教学的理解,既可以是关于“美术”的美术教育,也可以是服务于“教学”的美术教育,这两种不同理解直接造成了教育理念的截然不同。由此,美术教学的内涵是复杂而多变的,这种多变性,形成了其学科极为独特的品性。“以学生为本”就是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根本,就是时时处处把学生的切身利益放在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首位,就是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去开展工作。
关键词:以学生为本;美术教学;教育;学生;教师
新课程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它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无论是课程目标的设置还是具体的课程实施,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无论是课程目标的设置、课程标准的制订,还是适应课程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的改革,都是紧紧围绕着学生的发展而展开的。
以学生为本更确切地说应该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获得知识的结果,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
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第一要素和主体,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通过教育使学生的认识、能力与身心水平状态不断获得提升。为实现这一目的,我们要设定相应的课程,通过对课程科目的教学使学生获取经验与知识,从而实现这一提升。课程设置既需要对学科知识的研究,更应适合于教学对象。也就是说,这些课程内容选择的前提要为学生需要,课程组织的逻辑顺序应与学生的各种心理形式以及心理形式因素发展规律相一致。为此,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注入学生未来的趋向、学生知识能力需求的因素等等。
美术教育的工具性价值,是将美术视作一种有用的精神工具。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创造力,不管这种创造力适用于何处。通过理解和创造美术,我们形成一种由判断、情感和直觉组成的创造性眼光。
“先成人,再成才”或者“不成人,就无法成才”的教育价值观,值得我们深思和警醒,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美术教师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应该如何做到“以学生为本”。
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能力,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素质教育研究的重点;自学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对于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
“以学生为本”的美术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这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教育的立人要旨所必须满足的首要条件。尊重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异议甚至批评。正确看待学生的答错、理解错情况,对待学生要多宽容、多鼓励和引导,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源源不断的激励过程。所以,我们的教育应该帮助学生掌握思考的技能。
总的来说,“以学生为本”的美术教学是中国教育中非常需要的新理念,有益于学生的发展,同时也激励着教师向这一准则努力教学。
参考文献:
[1]约翰·怀特.再论教育目的.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282.
[2]张僎根.教育是什么.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08:81.
[3]虞永平.学前教育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08:67.
[4]赫伯·里德.通过艺术的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44.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