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十二五”课题的研究开展,面对不同的科研课题,不同的教师个体,科研工作的成效如何,关键取决于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开展得是否有实效,工作思路是否有创新。下面就结合我校“十二五”课题的开展情况,从以下两方面谈谈个人粗浅的认识。
一、科研工作实效的探索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但是大多数教师参加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非常现实的,就是为了拿到一个课题结题证书,以备评职晋级时用。而且多数教师最开始科研研究并没有真正想研究什么课题,研究出什么结果,而是抱着糊弄过关的心态。面对这些普遍存在的现状,我校并不急于向他们讲教育科研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助推器,而是先引领一部分素质较高的中青年教师入门,只有迈入了,才有时间和机会去疏理他们的工作思路,改变他们的错误认识。
教师对科研工作的态度往往取决于学校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对开局的第一步我们做得既艰难又耐心。首先,在学校校长的带领下,申报了地区级的科研课题,成立了由6人组成的课题组,分别在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中开展了对课题“自主探究学习策略的研究”的研究;接下来陆续做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工作,让他们申报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未成年人生命与安全教育系统工程的科学构建》中的小课题申报。让每位实验教师先上报子课题名称,接下来对教师进行方案撰写方法的培训和指导,然后教师上交子课题实施方案,对每位教师的研究方案进行指导,不合格的再要求重新修改,经过这一项一项工作的磨炼,教师不再小视科研工作了,也清除了他们曾经的错误思想:不再认为教育科研是可有可无的事情;不再认为教育科研事不关己,不再担心搞教育科研影响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也不再认为教育科研很神秘,高不可攀,非专家不能搞。
二、科研工作思路的创新
怎样能让科研工作开展得有实效,避免形式化,掌握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是必要的。
教师研究工作的热情和质量,仅靠我们的管理和督促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激发教师的这种内在研究动因,我们鼓励教师积极申报个人课题,使研究工作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学校的一项工作,更是为了对自己负责。正是因为很好地做到了十二五规划课题的申报,才让教师研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最大限度地迸发,并持续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从他们的个人档案中就可以看到,教师个人档案,名目和种类很多都是教师自己自发的积累创新和相互学习的结果,并不是学校强制要求的。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越来越多,为了既能及时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又不给教师的研究工作增加工作量,我校适时调整研究日志的内容,从一开始教师随意撰写,发展到有针对性、有主题地撰写,例如,让教师掌握科研材料中“教育案例”的撰写方法,我们把9月份的研究日志中的主题定为“教育案例”,并且对教育案例的撰写要求进行了培训和示范。这样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教师对该主题的思考和重视,有思考、有关注才会在常规课堂教学工作中有所实施。
在我校的“自主探究学习策略研究”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主题教学研究活动中,为了能让教师紧紧围绕课题设计教学,同时为了锻炼教师在这一活动中养成思考的习惯,培养教师设计教学与课题相结合的教案、设计学案、说课等能力,我们对承担课的教师在各个环节上都提出具体要求。通过活动设计的开展,培养了教师思考的习惯,促动了教师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的提升,对他们进行课题研究也是一个极好地提升和锻炼的机会。
课题研究工作开展了,并不等于就有实效了。只有及时发现问题,最大限度地解决问题,指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才能使教育科研工作不断地深入开展,但是任何一项科研工作都没有一成不变的路可走,教育科研工作永远都是一个动态的不断生成的过程,我们永远都将面临着变化和挑战,只有思考才会有进步,只有实践才会有成效。
(作者单位 吉林省大安市新艾里蒙古族乡学校)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