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差异,尊重人格,遵循科学,遵循规律,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纠正问题行为,优化课堂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健康心理;教育思想;管理能力;教学方法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教学模式纷至沓来,自主、合作、探究的开放式课堂备受推崇。然而随之而来的课堂问题也不少,严重影响教学效果。究其问题的根源,我认为在于课堂环境的优化,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勇于承担责任,从自身做起。
一、教师健康的心理是优化课堂环境的前提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在传授知识,同时还在创设和影响着课堂环境。有的教师心理健康,情绪稳定,他们不但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发挥自身的潜能,而且在课堂上能使学生在一种心理平静、愉快而活泼的气氛中学习。相反,有的教师本身情绪失控,往往会导致师生关系冷漠和教学气氛紧张。因为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很容易扰乱学生的情绪,而情绪稳定的教师会使学生的情绪趋于稳定。可见,课堂环境的创设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心理健康。为此,教师要加强自己的理论修养和师德修养,提高自我调控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并以自身高尚的人格力量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为基础,真诚地接纳、尊重和理解学生,重视和引导学生共同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心理环境,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二、教师先进的教育思想是优化课堂环境的根本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课堂教学的设计,教学流程的引导或者说每一个教育教学行为的产生、发展、进行都受教师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个没有教育思想的老师就像断线的风筝,只能随风漂流,课堂上会助长学生不良行为滋生蔓延。一个教育思想不正确的老师,其教育的方式方法会导致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比如,一些教师课堂放任自流,学生不知从何学起,学些什么,导致学生课堂玩耍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一些教师重智轻德,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这样,会引起学生逆反行为甚至对抗性行为;一些教师对个别学生存有厌恶、歧视的态度,不尊重学生,处理方法简单、粗暴,这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使他们产生消极、畏难的情绪,或激起学生反感,产生师生对立情绪,引发问题行为。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完善和更新教育思想理念,自觉学习教育法规、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抵制应试教育的一些错误影响;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服务。课堂教学中尊重差异,尊重人格,遵循科学,遵循规律,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纠正问题行为,优化课堂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三、教师高超的教学管理能力是优化课堂环境的关键
教师教学管理能力,就是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教学管理是关键因素。教学管理能力强的老师,课堂教学得心应手,师生配合默契,老师引导轻松自如,学生学习愉快,给人一种享受、一种激情、一种冲动、一种自豪,学生的问题行为就会得到抑制,课堂环境自然改善。相反,课堂管理能力差的教师,不善于处理教学中的违纪行为,要么放弃管教的责任,采取不闻不问的立场,放纵学生;要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反应过敏,处处设防,动辄对学生大加训斥,甚至滥用惩罚,学生在课堂上感到紧张与焦虑。这不但无助于维持课堂秩序,而且还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反感或对立,从而诱发学生的问题行为,出现课堂混乱的局面。所以,教师要自觉提高教学管理能力,要学会在工作实践中去探索、体会、感悟,要不怕麻烦、不怕辛苦;要主动参与学生的管理,要主动与学生沟通,掌握受教育者个体的心理特点,既了解共性,又熟知个性,到学生中去学管理;要学会向同行学习,虚心请教,甘当小学生。常到有经验的老师的课堂去,听听他们的课,看看他们的课堂组织。常和学生敬重的老师谈谈,了解他们是怎样对待问题学生,怎样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要培养自己宽容的品质,对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态度宽容、时间宽限、处理宽待。
四、教师科学的教学方法是优化课堂环境的保证
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实践证明,教师教学方法的偏差是学生产生问题行为的主要原因。常见的教学方法呆板、枯燥乏味、学生听课没有积极性;不了解学生,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内容,讲课速度过快或过慢;表达能力较差、语言含糊不清、学生听不明白;教师缺乏活力,精神不振,懒懒散散等。这些都容易失去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引发课堂问题行为。因此,教师不断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就可以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优化课堂环境。因此,教师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不断探索适合自己、顺应时代的教学方法。要从转变教师的角色入手定位好自己,把握好主导者的地位,不抢位、不越位、不替位,要着眼于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诱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让每一个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自主学习,不断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要着重于变“学会”为“会学”,“教是为了不教”。要指导学生自己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即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不断完善。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填鸭场,而是一个气氛轻松活跃、学生积极热情的学习园地。教师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和学生打成一片,大家合作探究,学生自觉自愿地学习。这样课堂环境才能得到优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以飞扬,探究的灵感才能得到激发。
(作者单位 甘肃省灵台县百里学区)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