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

2013-12-29 00:00:00陈汝敏
新课程·上旬 2013年12期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当前,不少幼儿园对于幼儿健康教育都存在认识上的片面性和狭隘性,过分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而忽略幼儿的心理健康,从而导致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因此,科学合理地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幼儿园;心理健康;幼儿教育

一、幼儿心理健康概述

(一)关于健康的含义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类健康做出了明确定义,即: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有健全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世界卫生组织也提出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

这一定义让人们对健康有了重新的认识和理解,健康其实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界定一个人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如果身强力壮却心胸狭隘,或者心胸开阔却无法独立在社会中生存,都不能称之为健康。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身体不健康便容易带来许多心理疾患;反之,心理问题也会影响身体健康,导致多种疾病。

(二)关于幼儿心理健康问题

幼儿心理健康是指幼儿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从心理学角度讲,教育过程其实就是在儿童已有心理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根据儿童的心理需要,采取正确的教育策略和手段,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

在从事幼教的这些年里,我发现幼儿常常存在以下几种心理健康问题:(1)情绪问题,如,爱发脾气、任性、懒惰等;(2)行为问题,如,自私、说谎、恶作剧等;(3)人际交往方面,如,内向、独立性和社会交往及合作能力差等。这些问题看似细小,却很可能成为影响幼儿一生的大问题。

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幼儿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要做好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提高认识,明确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

幼儿时期是人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这一阶段的经历与教育对幼儿的发展会产生深刻影响。心理学家蒙台梭利曾指出:儿童拥有一份吸收性心智。儿童出生后4~6年,是形成健康的独立意识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成人能积极引导和教育幼儿,就能有效地促进他们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避免产生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所以,幼儿教师必须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性,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智力开发有机结合起来,让幼儿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从而拥有真正的健康。

(二)丰富学识,提高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能力

幼儿教师是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教师心理健康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保证。如果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有爱心、有礼貌、热情、宽容、耐心、乐观、有幽默感等,就能得到幼儿喜欢,并成为幼儿争相效仿的对象。久而久之,幼儿的心理就会在无形中受到教师健康心理的熏陶和影响,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反之,有心理问题的教师,如,情绪不稳、缺乏耐心、傲慢自大等,不仅难以得到幼儿的尊敬,更会给幼儿带来消极影响,使他们产生内向、说谎、没礼貌、反抗、挑衅等消极的心理反应。所以,教师必须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准确掌握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理解幼儿的心理需求,将幼儿视为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个体,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上,都以尊重幼儿为前提,从而对幼儿心理发展施以正确的培养和引导。

(三)创设环境,营造幼儿心理教育的和谐氛围

幼儿园作为幼儿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其环境好坏对幼儿身体及心理发展都将产生巨大影响。作为幼儿园的一种隐性课程,环境能对幼儿产生感染和熏陶的教育作用,尤其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更能起到“无声胜有声”的独特效果。

1.创设优良的物质环境

幼儿园要有足够的空间,以满足幼儿正常活动和起居需要,要尽量保证幼儿园及周边地区空气清新、光线充足、无噪声污染等。园内要有足够的绿地,有符合幼儿特点的布置,能营造出一种促进幼儿积极向上的氛围,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2.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

对幼儿园来说,我认为精神环境主要包括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如果教师能始终以关怀、接纳和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给幼儿笑脸和表扬,而不是冷漠和批评,师生关系融洽,幼儿心理就会更健康。同伴关系也很重要。现在,大部分幼儿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孤独内向,不能很快融入集体生活;有的任性好强,不懂得团结友爱。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活动,为幼儿提供多交流、多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学会合作、交到朋友,在团结和谐的氛围中愉快生活。

(四)多措并举,确保幼儿心理教育因人而异

1.针对幼儿群体,教师要有目的地在教学活动中增加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挖掘教材中关于心理健康的素材,有计划地对幼儿施以心理影响,使各科教学成为推动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载体

如,通过社会课《我不哭》,对幼儿进行抗挫折教育;通过舞蹈课《拉拉手》,培养幼儿团结友爱的精神。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纯粹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如,《我怎么不高兴了》,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尤其要注重在日常游戏和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以游戏活动为载体,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提供幼儿互相交往的机会。不同的游戏活动,对幼儿的影响也不同,如,体育游戏能增强幼儿的身体健康,智力游戏能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提高,发展他们的特长等,教师要通过这些活动,让每个幼儿都享受到游戏带来的愉悦。

2.针对幼儿个体,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如,有的幼儿性格内向,不合群,甚至看到陌生人会害怕得大哭。对于这种幼儿,教师绝对不要因为其内生或害羞就指责他们,或给他们难堪,勉强他们,而应该找出幼儿内向的原因,耐心教导他们打开心房。可以给他们讲一些有启发性的小故事,或引导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增加他们与别人交往的机会,在活动中适当引导,比如,在角色游戏中与幼儿模拟演练家里来客人的情景,降低幼儿恐惧、怕生的心理。当他们有外向、合群的表现时,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赞美,从而建立起他们与人交往的自信心。又如,有的幼儿性格外向,心理素质好,但平时不管是上课还是活动,都容易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对于这样的幼儿,教师要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做好了就鼓励,做错了就批评。因为相对内向的孩子来说,外向的孩子有更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会因为几句批评就情绪低落,所以,教师不必担心这些,可以直截了当地指出他们的错误。考虑到外向的幼儿通常都喜欢表现自己,教师不妨让幼儿多参加一些朗诵、角色表演、舞蹈和音乐活动,发挥他们的特长,让他们的外向感染更多幼儿。还有些幼儿有撒谎的毛病,比如,我发现班里某个幼儿,在幼儿园不爱吃饭,回家却对家长撒谎说,是因为老师盛饭少,没吃饱。这样的幼儿,有的是觉得撒谎可以给自己带来好处,避免惩罚;有的则认为撒谎作弄别人很有趣,于是就喜欢说谎,根本不知道撒谎的危害。对于这样的幼儿,教师必须及时地给幼儿讲明撒谎的危害,如,讲述《狼来了》的故事,引导幼儿分析撒谎的后果。也可以让幼儿进行换位思考,体验被谎言欺骗的感受。教师也要及时与家长联系,让家长知道幼儿在园里的表现,以免家长听信孩子的片面之词。当幼儿改掉说谎的毛病后,教师和家长都要给予积极的奖励,让他们在言行上变得更加诚实可信。

(五)家园联合,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合力

调查发现,社会和家庭生活紧张、家庭发生变化、家长教育方式不当、家庭人际交往缺乏等原因都容易引起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为此,在加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必须重视家庭教育。

教师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育儿讲座、电话交流、亲子活动等方式,向家长大力普及幼儿心理学知识,提高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的认识,使家长学会观察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和发掘孩子的特长,培养孩子的爱好,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配合和支持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之,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程,随着基础教育的低龄化倾向,维护和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正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必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努力培养真正健康的幼儿,为他们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建人.幼儿园环境建设与幼儿心理健康[J].山东教育:幼教版,2000.

[2]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梁志燊.学前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09.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星岛幼儿园)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