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教学点滴感悟

2013-12-29 00:00:00刘雁林
新课程·上旬 2013年12期

音乐欣赏教学是学校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它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音乐视野,而且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记忆力和音乐鉴赏力起着重要作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力求通过对不同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终生渴望听赏音乐的情感,使他们的心灵终生与音乐息息相通。

一、现在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常见形式

1.单一听赏型

单一听赏型,即教师仅凭音响资料,整堂课以一种听的方式来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的课型。这种单一的课型缺少教学的艺术,课堂上缺乏互动性、趣味性、探索性,死气沉沉,更谈不上激活思维与激发情感,不符合普通中小学教育的音乐课堂教学原则。

单一听赏型的产生,主要是教师对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性质,目标不甚清楚,一见教材中有音乐欣赏的内容,就将其用整堂课单独上听赏课。单一听赏课型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一种被动的听觉参与和思维参与的地位,而长时间的被动状态会使学生对音乐课失去兴趣。单一听赏型的产生,不仅不利于青少年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且在造成他们心理疲劳和兴趣滞后,拒绝音乐课这种课型的必然结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到教学对象的审美心理、审美态度、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并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件。

2.语言替代型

“语言替代型”,顾名思义即以语言替代音乐,整节课以教师的讲解为主,犹如语文课一样,与上面的单一听赏型形成两个极端。

诚然,音乐艺术与语言艺术都是艺术,语言也是一种音响,但是,语言仍然不能替代音乐,教师以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或依据教学参考书来解释音乐只能有限地、定向引导学生的想象,而音乐艺术的某种不确定性,给予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经历的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体验和理解。因此,教师需要适当地引导或提示,而不是以长篇大论口头语言来替代音乐。

二、对音乐欣赏课的一些看法

形成语言替代型的原因较为复杂,有的教师具有很好的条件,如:语言表达能力强,对音乐有自己的见解,这样的教师在忽视了音乐的非语意性的前提下,常常会形成一种习惯,以语言替代音乐。

1.欣赏不是一节课可以完成的

在参加听课活动中,我们会发现很多教师通过各种引导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可是得到的答案与作品的内容完全没有关系,这就是我们在思维惯性下造成的错误。一节欣赏课我们不能仅仅依靠教学设计,在此前还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要让学生对一段体、二段体、大小调、和声和音乐风格等基本知识有了解,使学生能够结合这些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用自己的角度理解作品,感受作品。音乐欣赏教学中,不能用成人的视角去要求学生,这样只能打击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

2.欣赏课不是才艺展示课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形式百花齐放,在各方面希望同时发展,这是在教学改革的指导下的繁荣景象,我们要学习和支持实施。但是我们也看到很多音乐欣赏课让人眼花缭乱,这就过犹不及了。在中学的一节40分钟的音乐欣赏课上,通过十分钟的欣赏,就开始编排舞蹈,创作诗歌和绘画作品,然后是配乐诗朗诵,现场舞蹈和绘画作品展,热闹非凡。课后大家心照不宣。现在的学生有很多奇思妙想,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但是大家都知道,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因而,聆听是欣赏音乐的主要方式,学生不是专业的舞蹈家、画家,所以在欣赏音乐时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受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学会用心听音乐。

3.欣赏不一定都能说出来

音乐欣赏是每一个人用自己的生活阅历、音乐知识等综合能力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每个人的欣赏角度不同、感悟能力不同,表现能力也不同。在欣赏教学中,有的教师喜欢让学生讲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有些学生在聆听的时候面部表情丰富,肢体语言自然流露。可是教师让他说的时候,轻松、愉快的情绪一时被紧张、恐惧取而代之,无法表达他心中的感受。我们知道音乐是由于听觉感受到的音乐信息,是非语言义的,它对现实的反映比较间接,因此音乐艺术具有某种不确定性,绝非是用确定性很强的文字语言可以表述的。那种以语言替代音乐的音乐欣赏教学其效果充其量只是诗歌、散文、故事即语言给人的感受,这样就完全不符合音乐欣赏审美的规律。

在音乐欣赏课中,音乐是第一位的,学生是音乐的主体,有自己的主观色彩,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反应,尊重他们的想法,不忽视他们一点一滴的音乐感受,只要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表现方式表现出来,体现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喜爱,在欣赏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能不能说出来就不那么重要了。

音乐欣赏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的,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只要激起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放开自己的心灵去感受音乐,都会有收获。

(作者单位 兵团第五师83团第二中学)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