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适当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有利于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既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又能培养合作的精神。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就是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结合日常教学工作就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笔者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科学划分合作学习小组,是开展合作学习有效与否的关键
每个学习小组一般由5~7名成员为宜,划分时要坚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使各小组之间实力大体均衡。小组内部成员要好、中、差学生合理搭配,每个小组中要有“争强好胜”的、有综合能力强的,有虽然基础不太好但乐于学习,又特别遵守课堂纪律的。必须强调的是在同一小组中,既不爱学习又不遵守纪律的最多不能超过两个,另外,在小组内要实行角色分工,一个小组要由组长、记录员、信息搜集员、报告员等组成,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有事可做。同时还应该经常进行角色转换,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尝试不同的角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小组分好后,教师要与各小组商定奖罚制度,这样为了小组的利益和荣誉,同学之间就会相互监督,荣誉感强的学生自然会去约束组内“后进生”,从而调动了学生总体的积极性。
二、教师必须把握好小组合作的时机
小组合作是一种很值得倡导的学习方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这样的学习方式,如有的问题很简单,学生独立思考后,很容易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合作解决,还有的问题难度很大,即使探讨也很难解决,这样的问题也没必要合作探讨。因而,是否采用合作学习方式,怎样做才有价值,教师必须把握好以下两点:一是合作讨论的内容要认真选择。如,学生需要相互启发来拓展思维的问题;学生理解不一致又值得争辩的问题;学生希望解决又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二是合作讨论必须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静思中理清思路,明确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到小组中交流、讨论、探究,真正达到讨论的目的。
三、教师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调控
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能置身事外或等待观望。合作交流时,个别学生可能会利用这个机会说与课堂无关的话,个别学生或东拉西扯或浮于问题表面。虽然热热闹闹,但难以取得实效。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深入小组。生成性的问题要积极引导,不能信马由缰。对学生因不同见解引发的争论,通过合作学习加深理解,面对没有价值的问题,应该及时制止,不能偏离教学主题。师生建立起平等关系,教师还应适时指导调控,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注重小组学习评价
适时评价是使小组合作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可以把小组合作水平作为重要的评价内容,促使组内成员人人进步,这样既可以鼓励学生获取成功,又能消除学生因竞争失败产生的不良情绪,使全体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总的来说,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科学运用,使每个学生都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化县富江乡学校)
编辑 董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