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担忧的留守儿童

2013-12-29 00:00:00叶红珍
新课程·上旬 2013年12期

摘 要:留守儿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生活、学习、品德、心理及安全等方面。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迫在眉睫。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贫困;教育问题

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城乡贫富差距的日益拉大,大批贫困农村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别儿离女,背井离乡,蜂拥到经济发达的各个城市,或务工、或经商……把正在读书或即将读书的儿童扔给家里的老人或寄养在亲戚家里,他们一年或数年才能回家一次看望孩子,这就是当今社会频繁提到的热门话题——留守儿童。由于留守儿童缺乏直接的家庭教育和亲情关怀,在生活、学习、品德、心理及安全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问题。怎样使留守儿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已经成为非常紧迫而亟待解决的问题。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饮食得不到精心的照顾,他们饥一顿饱一顿,或食物单一,导致他们的健康受到极大的损害。

二、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

据调查,在洪湖农村,95%的留守儿童是由爷爷奶奶隔代监护或亲友临时监护,年迈体弱而文化素质很低的爷爷奶奶根本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其家庭也缺少学习氛围。而且,有的孩子一边读书,一边还得帮爷爷奶奶在地里干农活,造成留守儿童处在极差的教育环境里。而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极其落后,村民大都不重视教育,导致留守儿童经常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厌学及辍学等现象。因此,父母的关爱、监管以及必要的学习条件是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的重要前提。

三、留守儿童的品德问题

由于父母长期远离,留守儿童无法感受到父母在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缺乏道德上约束,在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行为示范方面缺乏正确的引导,加上隔代教育本身存在许多弊端如纵容、溺爱,重物质满足轻道德教育,从而导致他们道德情感的缺失,他们只知单向地接受爱,不去施爱。对家长、朋友、邻居、社会冷漠少情,缺乏社会责任感。在对留守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爷爷奶奶毕竟不如孩子的亲生父母更为直接和严格,留守儿童节假日的监管几成空白。在亲子教育缺失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自律性和自觉性。主要表现在放任自流,不服管教,违反校纪,小偷小摸,沉湎于网络游戏等。留守儿童正处于树立理想、认识人生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上的正确引导,他们极易产生人生观、价值观上的偏离,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亲子互动对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1)孤僻内向。由于缺乏父母关爱,交流渠道不畅,留守儿童难以向外界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容易形成自闭的心理。此外,留守儿童在与同龄人交往的过程中,由于显性与隐性的现实差距,自己的想法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内心容易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受挫情绪。(2)冷漠乏信。留守儿童在一个缺乏亲情的环境中长大,他们缺乏应有的鼓励和肯定,因而缺乏自信心,对成功的期望值偏低。据调查,有35%的留守儿童认为自己和父母的感情“淡薄了”,一些留守孩子甚至表示把父母当成了“提款机”。(3)心胸褊狭。留守儿童过早地认识到父母外出打工是因为生计所迫,故而产生对社会不公的认识。这几种情绪的长期积累,容易使他们形成自卑、沉默、悲观、孤僻等缺陷性格,严重地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五、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

留守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很差,一些留守儿童时常受到意外伤害,如溺水身亡,或受同学的欺负,或在放学的路上被勒索钱财,一些留守女童甚至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

总之,要切实有效地解决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要求全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发展农村经济,完善农村地区教育和监护体系,提高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识,充分采取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诸多问题。

(作者单位 湖北省洪湖市第二高级中学)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