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和价值取向。而现在突出的问题是课堂上应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让学生乐于“质疑”“解疑”。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活跃最旺盛的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学习习惯,能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由此可见,“质疑”应成为数学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探索,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质疑氛围,培养质疑的习惯
在过去的教学当中,教师一连串的提问贯穿始终。学生没有主动性,是老师牵着,学生紧跟的状态。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出来。因此营造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使学生能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质疑”引入数学课堂。
1.对教师的要求: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学习权利。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索,勇于求异创新,在课堂上给学生营造一种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书生合作、生机合作、学生主动探究的质疑氛围。
2.在质疑问难时,学生往往不能把问题提在点子上、关键处。这时,教师应以鼓励教学方式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与学生交换角色,适当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重点,同时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相互补偿,尝试解疑。久而久之,通过“质疑”习惯的培养,数学课堂就会形成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使学生的创设精神得到培养。
二、引导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
教学质疑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数学质疑方法都闪烁着学生智慧的火花。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适合年龄特点易被学生所接受。
1.悬念式提问:好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良好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教师的问题应该让学生感到惊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2.观察式提问:让学生通过情景图、幻灯片或主题图提问。也可观察实物或图形引导学生学会把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
3.对比式提问:板书中两个算式对比找共同点。
4.递进式提问:先提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增加难度。
三、评价质疑是否有效的依据
提问必须为本节课服务,教师要把握好度。如,在教学圆的面积的时学生提问:圆的面积是怎么推倒来的?这个问题就有效。问题提出要有梯度:学生提出的问题,生生之间可以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的要分好,以免教学时问题多且重点问题没有被解决。
总之,提问是创新的开始,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重视“质疑”。教师在课堂上只有激发、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才会开启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使师生间、生生间的合作意识得到加强,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 吉林省大安市两家子小学)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