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图像图表题解题策略

2013-12-29 00:00:00阚和明
新课程·上旬 2013年12期

摘 要:图像图表题是将化学基本概念、理论和其他基础知识综合起来,并将变化过程中的定量(或定性)关系以图像图表的方式呈现出来,要求学生根据图像图表的信息作出相关解答的一类试题。这类试题不仅考查学生看图、识图、发掘图形的隐含性质和相互联系的能力,而且考查学生对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和普通语言的理解和转译能力,常见的有叙述型图像、图表题;判断型图像、图表题;推理型图像、图表题;计算型图像、图表题等。解答图像题的关键是要分析辨识图中“起点”“交点”“转折点”等的含义,解答表格型题的关键是要通过审题,获取有用信息,然后对表格中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再依据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进行解题。

关键词:图像;图表;初中化学

一、叙述型图像、图表题

这类试题要求学生根据图像、图表说明化学现象或规律,考查学生仔细观察图像、图表,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化学现象或规律的能力。

例1.将等质量的甲、乙两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试回答:

二、判断型图像、图表题

这类试题是将有关化学现象或规律绘成图像、图表,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其正误,主要是考查学生用图像、图表定性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2.某澄清透明的溶液由碳酸钠、稀硫酸、硝酸铜、稀盐酸四种物质中两种混合而成。为确定其组成,做如下实验:取少量该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时,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体积(单位:ml)的关系如上图所示:

请回答:

(1)该混合物由 和 溶液组成。

(2)请说明混合物中不含有另两种物质的原因:

点拨:向混合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起初不产生沉淀,当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体积为20 ml时,开始产生沉淀,说明混合物中一定没有稀硫酸,且混合物中一定有物质能与氢氧化钡反应,且不产生沉淀,结合题目可知该物质为稀盐酸,稀盐酸与碳酸钠不能共存,稀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的沉淀不溶于稀盐酸,另一物质应为硝酸铜。

三、推理型图像、图表题

这类试题要求挖掘图像、图表中隐含的内容,经过严密的分析和推理来比较有关化学量的大小,它涉及的知识面广,着重考查学生分析、推理等能力。

例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假黄金(铜锌)合金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称取20 g假黄金于烧杯中,用某浓度的稀盐酸50 g,分5次加入,每次充分反应后,取出固体,经过滤、干燥等操作后称量,各次稀盐酸用量和剩余固体质量记录如下:

(1)求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

(2)从图可知:当所用合金与稀盐酸的质量比为 时,表明锌恰好完全溶解。

(3)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点拨:从上表可以看出:当剩余固体质量不变时,为铜的质量,即铜的质量为13.5 g,从而可求出锌的质量和质量分数。当剩余固体质量为13.5 g时,可从图中查出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40 g,从而算出合金与稀盐酸的质量比及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四、计算型图像、图表题

这是根据化学规律将有关数据隐含在图像、图表中,要求学生利用图像、图表计算有关问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图像、图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

例4.长久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用稀盐酸可以清除水垢。某学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含量: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200g水垢中,同时测量3分钟内产生气体的质量,结果如下表:

试回答:

(1)表中有一个测量结果有较大的误区,这一点所对应的时间是 秒。

(2)请在坐标纸上以反应时间为横轴,以产生气体的质量为纵轴,画出能够表明产生气体的质量随反应的时间变化规律的关系曲线。

(3)计算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点拨:在稀盐酸与水垢反应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续,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应逐渐增加,当时间为120 s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应在60~66 g之间,不会大于66 g;利用数学中的描点法,可以画出相关的曲线图;200 g水垢与过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为66 g,可算得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

除了上述类型的图像图表题外,在生产生活和教材中还有大量的图像图表可以作为试题的素材,这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深入研究,强化训练。

(作者单位 江苏省金坛市第二中学)

编辑 代跃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