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工作经验点滴谈

2013-12-29 00:00:00王小伟
新课程·上旬 2013年12期

一、“勤”——一勤天下无难事,一分辛苦一分甜

从一迈进学校那一刻起,自己便是学生的了。早晨来到学校,到班里去看一看,哪些学生已经到校,哪些还没有;查一查值日生打扫卫生的情况,在上第一节课前把学生昨天的家庭作业验出来。每一个学生的家庭作业,我都做到心中有数:哪些学生书写认真,基本没有错误;哪些学生态度欠佳,书写不认真,错误百出;哪些学生知识已掌握,做题太粗心;哪些学生刚刚学习的新知识还没有掌握,需要帮助……然后,我再对症下药,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帮助学生找到不足,改正失误。我天天查,日日查,只要有布置就有检查,只要有问题就找到每一个学生头上,彻底打消学生的一切侥幸心理。也许有些事情可以含糊过去,但在处理作业上,我从来都是布置不多,但落实到了每个学生身上,抓实抓牢,使作业真正起到了一定巩固作用,还不会使学生觉得“累”或者“烦”。

二、“研”——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数学”是一门多么有趣的学科啊!我相信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里面,不管多难的知识点,总有一种方法能把问题简单化,使学生容易掌握,没有什么是不可攻破的。怎样教授才能使学生不走弯路;怎样才能使学生学得更扎实;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弱点在哪儿,这是我常常思考的问题。在教学万以上数的认识——一亿时,那一亿是多大呀?太难想象了!一名学生站起来说:“我来给你描述描述,一般情况下,成年人的头发约有10万根,1000个成年人的头发大约才有一亿根。”“哇塞……”学生一片哗然,这说明在这简单的描述中,他们已经可以想象“一亿”有多少了。“我也来描述一下,”又一名学生站起来,“如果我们一个一个地数数,数到一亿,不吃、不喝、不睡觉、不停地数,要数3年。”“哇……”他们又一个个张大了嘴巴,瞪圆了眼睛,我微笑着,就不用再做任何解释了。把无法想象的东西形象化、直观化,让学生能够可以想象,便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爱”——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与学生建立起了平等、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始终坚持重感化、轻惩罚,以真挚的爱心去感染学生,用言谈举止影响学生。讲桌上有粉笔灰,我就轻轻抹掉;学生的书本、笔掉在地上,我弯腰拾起;学生家长没来得及接学生,我就陪着学生等待……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去保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也是我的一向原则,我认为:没有什么是不可被感动的。去年我刚接过三年级时,从成绩单上,我发现了数学考了34分的张××。“考了34分,那得有多少知识不会呀!”想想就让人着急。“还好,才是三年级,一切还来得及。”开学后,我就开始观察这位学生:她是一个性格非常内向的女生,从不大声说话。下课后,其他同学都在外面玩,只有她一人坐在教室里。我走上去问:“怎么不出去玩?”她抬头看了看我却不说话。我看见她还在做课堂上我讲的那道题,我知道她肯定理解不了,我又细细地给她讲了一遍。“你可以再顺一遍思路,理解一下。”她很听话,眼睛盯着那道题,理解了一遍又一遍。由于张××家离学校比较远,中午在学校吃饭。中午离校时,我总要到班里过问一下,这微不足道的关心大大激发了张××,慢慢地……“皮格马利翁效应”产生了,我成功地保护了她的“自尊心”,激发了她的上进心。她开始有意识地去思考问题,开始大声回答问题了,她找回了自信!从34分到70分再到80分,她离其他同学越来越近,她不再是班级的边缘人了。

工作是干出来的!我总结出了“扎扎实实工作,方能见成效”的经验。

(作者单位 山东省新泰市翟镇中心小学)

编辑 代跃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