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着力探究如何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三自法;自主学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我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的环节采取不同的方式,并将这些环节概括为“三自法”。
一、自助设计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语文是丰富多彩的,语文的魅力在于此,语文课堂的活力也在于此。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多给学生展开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多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和参与教学的自由,可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讲授古诗《春晓》时,我便将学生分成小组,指导学生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方式,自助设计了课件。学生们积极讨论,各抒己见,最后制作出十多份多媒体课件,从各个角度表达了一个细雨纷飞,落花飘飘的江南之春,完美地展现了古诗的意境,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同时也使学生们明白了合作与创造性的重要性。
二、自然激发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例如,《太阳》一课,我们就排演了“后羿射日”情景剧,激发学生探寻自然奥秘的愿望。小学生好奇心强,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设置悬念激发其好奇心。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
三、自觉提高
一节好课,学生会切实感受到课堂氛围的变化,也会体会到这种变化带给自己的愉悦感,参与意识更强,自觉提高的意识也会逐步建立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及时发现,积极引导,推动学生们荣誉感的形成,并为之创设一个提高的通道。我的做法是这样的:(1)实行分级提高。针对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设立不同的提高目标,告诉他们教师的期望。绝大多数学生都充分理解老师的想法,并逐步提高。(2)实行分别提高。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好,但协作意识不强,那就侧重提高其协作意识,如在小组学习中,让她多做一些辅导性工作,多做一些配合性工作,使她充分认识到其他同学的优点。(3)为同学建立提高日记簿,由学生自主填写,每周在小组评价中朗读,从而使学生的荣誉感大大增强。
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活课堂气氛,让教学取得最大化的效果。另外,尊重学生,把学生真正当成教学的主体,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雷玲.听名师讲课.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2]李晓红,任庆世.做创造的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55个经典案例.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06.
(作者单位 吉林省大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编辑 代跃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