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3-12-29 00:00:00掌成龙
新课程·上旬 2013年12期

摘 要: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相比,不仅内容在难度上有所增加,同时也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培养问题意识。如今,很多中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缺乏问题意识和质疑的精神。因此,教师必须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问题意识。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不足的现象,提出了有效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意识

目前,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大约有一多半的时间是分配在阅读方面的。即便如此,在考试时学生对于现代文阅读方面的能力却依然不尽如人意。因此,若想要从根本上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那么首先要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提高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的能力

首先,教师要转变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把课堂的主角还给学生,同时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以此来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从而能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展现个性。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发表见解,学生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从问题中产生学习的动力,从而增长知识。这样,学生不仅敢于提问,还能充分发挥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孔乙己》时,有的学生敢于大胆提问道:“老师,课文结尾中的‘大约’与‘的确’是矛盾的,鲁迅先生也写病句。”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要抓住时机,首先肯定学生的疑惑,但接着说道:“请同学们认真思考,这两个词之间是否有矛盾呢?”这样一来,学生便会陷入思考当中,既鼓励了提问题的学生,又给全班制造了探索问题的机会。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提问,积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认真聆听,平等交流

教师要学会耐心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认真解答,在学生提出问题时,切记不可漫不经心,即使再简单的问题也不要嘲笑学生,一定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言和提问,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上进心,让学生乐于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也要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只有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平易近人和和蔼可亲,才能使学生更善于发现问题,大胆质疑。

综上所述,教师是语文课堂中的引导者,若想要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问题意识,那么首先自身要具备问题意识。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给予耐心的解答,并且准确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出评价和指导,同时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问题意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仝美红.谈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0(14).

(作者单位 江苏省滨海县陈铸初级中学)

编辑 代跃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