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住房对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极为重要,但高校住房现状却不容乐观,已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通过对高校教职工住房困境的深入分解,从老职工已购公房无法上市交易、新职工购买住房难、周转房不能周转等方面分析了高校住房困境。然后综合起来种种因素,进行整体对策探析,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校;住房;困境;对策
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住房是高校办学极其重要的基础和资源,对高校的发展意义重大。但高校住房现状却不容乐观:受国家政策影响,高校里老职工的已购公房难以上市交易;年轻教职工未赶上实物分房,没资格买政策性住房,又买不起商品房,就是高校周转房也因量少周转困难,年轻教职工也是一房难求。目前高校住房困境已直接影响到教师队伍的稳定和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工作,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
现在高校亟须破解住房困境,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高校住房的现状困境,究其根源,就是年轻教职工购房难又租不到周转房,而老职工卖房难。根据高校住房困境特点,作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对策研究,具体如下。
一、盘活周转房
周转房是缓解年轻教职工住房压力的一项重要措施,它不仅解决了住宿问题,还为他们争取了时间积累购房资金。因此,高校应采取措施盘活周转房:
1.增加周转房房源
2.增加单身公寓占周转房的比重
3.建立完善的周转房管理制度,实现有效的退出机制
4.与供暖费等补贴建立联动机制
二、提高年轻教职工购房的主观能动性
解决年轻教职工购房困难最重要的是提高其自购住房的主观能动性。
1.从思想上
房改已过去多年,学校不可能再实物分房为教职工解决住房问题,但很多年轻教职工还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因此,高校加强宣传教育,让教职工转变思想,主动出去购房。
2.从资金上
对年轻教职工在校外自购首套住房的,提供一定数额的无息贷款作为其购房首付款,在经济上给予支持。
3.从政策上
学校制订政策,为校外自购住房的教职工报销供暖费和物业费,从政策上鼓励教职工出去购买住房。
4.从技术上
学校房管部门根据自身的行业知识对教职工进行购房培训指导,从技术层面帮助其了解和掌握购房技巧。
总而言之,学校从各方面支持和鼓励年轻教职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年轻教职工主动走出校门购房。
三、拓展有效房源的渠道
对于年轻教职工来说,太贵的商品房买不起,太远的住房无法居住,这都是无效房源。除去经济因素外,年轻教职工购房最大的难题就是缺少有效房源。下面分别从校内外拓展渠道,寻找有效房源。
1.在校内拓展以下三条渠道
(1)利用自有土地新建住房
目前很多高校的容积率都相对较低,可以通过合理规划校园,利用自有土地集资新建教职工住宅,切实增加房源。
(2)老旧住宅区改造
高校内的家属区大部分都是上世纪90年代以前建的砖混小高层,不仅房间设计不甚合理,而且容积率较小。可以通过住宅区改造,建造现代化的高层住宅楼。
(3)已购公房校内上市流转
学校可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建立已购公房校内上市交易制度,限定只能在校内交易流转。既可满足老职工卖房的意愿,还可以增加房源。
2.在校外拓展以下三条渠道
(1)与开发商合作共建商品房
学校寻找离校相对较近的待开发楼盘,选择信誉较好的开发商与之合作。在房屋开发前期就签订合作协议,开发商直接使用教职工集资款进行建设,完工后直接交付教职工使用。开发商省去融资和宣传等,降低了开发成本和风险,高校就可以获得低价房源。
(2)争取政府支持获取政策性住房房源
高校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为国家和当地的发展都做出了贡献,积极与有关政府部门协调沟通,争取政府政策支持,获取离学校距离适中的政策性住房房源。
(3)团购商品房
高校先行调研各个商品房楼盘的情况,与开发商洽谈团购,争取到较大的优惠,再组织学校里面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教职工购买。
四、校内房屋交流
对于校内已购公房,不仅很多教职工想交易,还有很多人想出租,但限于渠道较少,大部分人都是找中介租给了校外人员。年轻教职工为方便工作,想住校内,极力购买或寻租校内房。可见校内房屋交流需求非常旺盛和强烈,学校应该搭建校内房屋交流平台,惠及校内教职工。具体办法如下:
1.成立房屋交流中心
校内房屋交流开放后,工作业务量会比较大,并且房屋交流涉及教职工的切身利益,需要有完善的管理与监督机制。因此,学校非常有必要成立房屋交流中心,负责校内房屋交流的管理和监督。房屋交流中心的宗旨是为全校教职工服务,方便房屋交流,特点是服务免费。
2.建立校内已购公房上市交易制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房上市交易已成必然的趋势,但为保护校园的完整性和教育资源,高校应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校内已购公房上市交易制度,规范管理和监督已购公房的校内上市交易流转。制度主要包括:(1)同意已购公房可以上市交易;(2)要求已购公房只能出售给学校主管部门、学校、校内教职工;(3)与购房者签订具有法律效益的协议,交易的公房再次出售也必须卖给学校主管部门、学校、校内教职工。建立起校内已购公房上市交易制度,既满足老职工公房上市的意愿,又满足年轻教职工在校内购房的愿望,还保证校园的完整性,一举多得。
3.搭建校内房屋交流平台
房屋交流中心成立后,应该搭建校内房屋交流平台,对校内房屋交流实施管理、监督和服务。
(1)大力宣传房屋交流中心的宗旨、特点和服务内容;
(2)通过校园网和橱窗等方式发布房屋交流供需信息,保证房屋交流信息渠道通畅;
(3)管理好房屋交流信息,避免虚假信息的产生;
(4)对房屋交流进行全过程管理和监督。
高校住房困境非一朝一夕形成的,破解困境也不可能一招制胜,因此需要高校针对自身的特点,建立全方位、系统化的对策进行逐步解决,先缓解最急迫的难题,再解决困难,最终全面解决,使高校住房达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状态,为高校的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张威虎.当前我国高校住房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高校后勤研究,2013(4).
[2]王景琳.高校职工住房问题及对策初探[J],北方经济2011(8).
[3]雷永珍.高校住房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民营科技,2010(12).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基建房产处)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