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更好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需通过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数学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策略
教学实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新课程尤其强调初中数学教学一定要注重实效。传统数学教学,更多地注重教师的示范、学生的模仿、机械的演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能有效统一,学习效率低下。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教学活动内容,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发展,成为当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关键。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在此探讨一下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课堂实效。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初中生学习知识一般都是在老师的引导和组织下完成的。学生的感性意识比较强,师生关系和感情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最为重要的外在因素。学生喜欢上这个老师,才会爱上这个学科,正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师生关系,尊重和关爱每一个学生,走近学生,拉近和学生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关爱的动作、和蔼的语言、热情的鼓励,增强和学生的感情。
例如,学习三角形的全等及有关教学内容时,我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理解全等的概念,熟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然后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相互讨论,我深入小组,组织学生通过画图法、反向验证法等进行证明和证伪。对于理解不透的学生给予鼓励和启发,对于理解和分析透彻的学生给予充分表扬,让他们感知自己学习的收获和快乐。
二、营造数学学习的美好氛围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中学习,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感知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同时,课堂教学是一项集体活动,学生需要一定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够有学习的冲动,才能保持学习的持续动力。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让更多的学生感知数学学习的魅力与快乐,用良好的氛围感染学生,用浓烈的气氛带动学生。
例如,学习长方形的有关知识时,我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组织学生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分析长方形的有关知识、原理的应用;开展一定的数学学习比赛,让学生感知学习数学的快乐和成就感;成班级数学兴趣小组,让富有数学兴趣和天赋的学生做组长,通过他们的学习和引导,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带动更多的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精选一些跟数学有关的应用知识材料,尤其是一些趣味性材料,增强学生业余阅读和研究数学的兴趣等,营造人人爱数学、人人学数学的良好氛围。
三、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的学习,只有学生真正学习了,有效学习了,教学才能谈得上有效率、高效率。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留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
例如,学习抛物线的有关知识,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研究教材中有关抛物线的基本知识。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先由小组内部讨论,根据学生的讨论找出他们学习的难点进行分析。然后组织学生针对有关习题进行合作学习,让他们自己学习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感知问题的特点,已知条件和结果的关系,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自主学习中锻炼数学思维,提高数学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解题思路,对典型题例加深理解。
总之,初中学生年龄还小,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足,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数学学习方法,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和教学实际,采取有效策略,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这样学习效率才能提升,才能更加有实效。
(作者单位 江苏省大丰市实验初级中学)
编辑 王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