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在广大农村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学生。怎样使他们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紧迫而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留守学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对于留守学生的教育,我县就有这样一位教育家——出生在龙潭镇的赵君陶女士。抗战时期,赵君陶到重庆土主镇任第三保育院院长,她和同事共同抚养了800多名流离失所的儿童,对他们精心教育,使他们恢复了健康,受到良好的教育。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她为赵妈妈。赵君陶在保育院工作十分辛苦,既要管学习,还要管生活,既当老师,又当妈妈。她说:“我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注重寻找培养他们的方法,知道他们不仅需要同情、关切,更需要知识。我们的任务不能择人而教,必须因材施教。”
一、问题
赵君陶对留守学生的教育,不禁让我想起目前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已经迫在眉睫。诸多方面都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1.农村留守学生学业成绩方面的问题
一是在学校中农村留守学生的学习情况很少有人问津,抚养人很少对留守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情况加以关注和了解。二是当农村留守学生放学回家后,抚养人很少对其学习加以监督与辅导。特别是隔代教育的老人,由于他们的文化知识较少,很难对留守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困难加以正确的解释和有效的帮助。三是由于父母亲不在身边,农村留守学生基本失去了教育的最佳时机。
2.农村留守学生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
一是抚养人对留守学生普遍溺爱,使得学生对家长、朋友、邻居冷漠少情,缺乏社会责任感。二是由于抚养人忙于繁重的农活或是年龄较大、精力有限,无暇重视留守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而是放任自流。三是留守学生缺乏必要的自觉性,道德意志薄弱,有的吸烟酗酒、赌博、迷恋上网,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对策和建议
借鉴赵君陶的教育思想,笔者总结了几点解决留守学生教育、成长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要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
一是尽量为农村留守学生提供便利的住宿和温馨的环境,让留守学生在教师、同学的群体中快乐成长。二是学校要充分利用假期、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三是学校要对留守学生登记备案,分类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慰藉他们残缺的感情。如班级开展关爱留守学生的主题班会;周末及节假日统一组织留校生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
2.要努力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要大力宣传,使留守学生的父母改变错误、片面的观念,使其充分重视子女的情感需求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当父母都出去时则要改变与子女的沟通和交流方式,最好每个星期至少与子女联系一次,不仅仅谈学习,也要关注他们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在交流形式上,除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这对于孩子情感的发展非常有帮助。
总之,作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要学习赵君陶教育思想,对留守儿童倾注更多的爱心和耐心,使每个留守儿童都能全面发展。让我们行动起来,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让他们健康地成长。
(作者单位 重庆市酉阳县一中)
编辑 王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