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2013-12-29 00:00:00吴慧英
新课程·上旬 2013年12期

摘 要:在新课程的不断深入下,教师要认真贯彻新课程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高效的语文课堂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导入环节;教学方法;课堂氛围

所谓的高效语文课堂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教学效率最大化,效益最优化。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的各个环节,只有每个环节都实现高效的情况下,整个课堂才能真正实现高效。因此,教师要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以促使每个学生的综合能力获得大幅度提高。

首先,精心设计导入环节。良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将精力集中到课堂当中,进而,为高效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导入的形式很多,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选择恰当的导入形式做好课堂的开始工作。

例如,在教学《母亲情怀》时,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人们的亲情意识越来越淡薄,所以,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亲情的价值,在导入环节,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跪羊图》,接着我又引导学生阅读了“儿呀,娘想做你家的一条狗”,并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亲情的价值,当学生的情感被触动之后,教师顺势将学生引入正文的学习当中,从而为高效课堂的实现做好铺垫工作。

其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句话说明了,高效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恰当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因此,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打破以往的单一形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确保课堂教学过程实现高效。

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由于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在授课的时候,我选择了自主学习的模式,首先,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并能简单复述课文,接着,我让学生结合文本中的相关句子,自主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结果,从而大大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最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如果说导入的形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影响高效课堂实现的内在因素的话,那么,和谐气氛的营造就是影响高效课堂实现的外在因素,三者在课堂上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参与度,最终实现亲其师,信其道。

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生在高效语文课堂中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作者单位 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大华镇塔湾学校)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