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演示实验问题进行概括与论述,并进行较为深入的反思,藉此希望教师们能够对这些问题加以重视并想办法解决,并在教学实际中通过实验探究,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从高中物理学科发展着想,回归物理教学本源,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切实提高学生的物理能力。
关键词:演示实验;实验探究;学习兴趣
演示实验属于直观教学,与分组实验、课外活动相比有一定的区别。演示实验的基本方式是教师演示实验过程,展示生物学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避免麻烦,仍然是用课件代替实验,这样做的结果是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不能深入了解物理概念的精髓,达不到物理教学应有的效果。本人很深刻地记得,当教到电场中解释“尖端放电”现象时,学生看到电流吹动蜡烛火光时发出的惊叹声;当教到“冲量”时,把瓦片放在鸡蛋上方,用铁锤敲碎瓦片,而鸡蛋安然无恙时学生的惊奇声……那种目光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那种对学习充满兴趣的眼神,始终萦绕心头。这一切都证明,做好实验对于探究物理知识是多么的重要。以下就做好演示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具体做法谈一些想法,以让物理教学回归本源。
一、物理教学中实验的重要性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自然科学。物理是依赖实验而存在的,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深刻领会物理知识的含义,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因此,做好课堂演示实验以及学生分组实验是必不可少的。物理实验对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对物理知识的巩固和运用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平时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必须确定以实验为基础,用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操作实验、设计实验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平时备课组成员要加强实验教学的研究,尽量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把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通过挖掘教学内容的学术性,有机地把课内探索延伸到课外。
二、课堂教学中实验如何操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主体,在做演示实验的时候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邀请学生共同参与实验,培养亲和力
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时如果邀请学生共同参与,对于参与的学生及其他学生都会引起足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且还有利于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培养教师的亲和力。众多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往往是首先喜欢你这个老师,然后才会喜欢上你的课,教师的个人魅力、亲和力对于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时间
一节课中,学生的认识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学生的这个认识过程的发生发展是通过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来实现的。要做到让学生主动探究,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自主地开展观察、实验、研讨等各种探求和应用知识的活动。如果学生很少甚至没有自主的活动时间,就谈不上去主动探究,也谈不上有教师的指导。对科学的探究有一个收集事实、整理事实、研究事实、得出结论的基本过程,而在有的实验课中,缺少其中某些环节或者开展得不够充分,就是太突出教师的讲解、分析,学生缺少自主活动时间的缘故;在有的实验课中实验后学生发言不积极,原因就是他们进行观察实验的时间太少,造成感性知识太少的缘故。
3.教师要设计引导启发性的语言
在实验课教学中,教师若能够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去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三、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实验探索教学的效果
1.师生关系密切,提高了学习效果
以前的教学中,因教法常以理论讲述为主,同时又因学生基础差的关系,经常感觉课堂气氛沉闷,所以教师常埋怨学生想象力、理解力差,把原因归结到学生身上,而当我们把实验探究作为主要方法后,师生情感更加亲密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了,一改以往被动学习的态度,真正体会了学习物理的乐趣和意义,学习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2.方法教育的显性化,提高了学生的发展能力
因物理教材中的科学方法教育比较隐性,学生由于未能注意学习而影响了知识的获取及应用。熟悉实验探究实现了方法的显性化,使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发展,领悟科学的研究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发展性学力。
3.促进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由于探究教学需要教师很强的实验能力,并需要不断创新,所以教学设计的过程要十分充分,促使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本人认为只有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引入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探究知识的渴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这样才算回归了物理教学的本源。
参考文献:
陆正英.高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的创新小实践[J].新课程:上,2012(11).
(作者单位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中学)
编辑 王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