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构建生态语文课堂

2013-12-29 00:00:00张民娥
新课程·上旬 2013年12期

摘 要:阅读与写作是两种不同的学习过程,两方面又是互相关联的,互为补充,并相辅相成。教师应将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积累并进行有效沟通,找准读写结合的契合点。

关键词:读中带写;以写促读;多维贯通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科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直接关系着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发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阅读是从外到内的积累与构建,写作则是从内到外的倾吐与运用。阅读与写作虽然是两种不同的学习过程,但两方面又是互相关联的,互为补充,并相辅相成。在一线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常常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人为地割裂开进行教学。以至于部分学生阅读文本时,心不在焉,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提笔作文时,无从下笔,总觉得没什么可写。这样的语文课堂没能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然是低效的。教师应将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积累并进行有效沟通,找准读写结合的契合点,鼓励学生积累、表达、运用,让语文课堂变得立体丰盈,彰显出应有的生态。

一、读中带写,积累语言素材

识字、阅读、写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只有坚持长期的阅读积累,到了表达运用时,才能随手拈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本为本”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苏教版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名篇,文质兼美,给学生作文提供了很好的范式。在课文后的练习中,也常有“朗读课文”“选一些你喜欢的段落背下来”的要求。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学习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方法,在理解、鉴赏中体会、内化语言表达的技巧。课堂教学中应引领学生多读精品的课文,在文本中多走几个来回。积累一些好词、好句,习得写作的方法。鼓励学生敞开思维、发挥想象,进行必要的仿写以及续写的练习。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别有《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这几篇课文,我让学生尝试围绕单元主题进行写作素材与优美词句的分类整理,并试着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指导实践。和学生一起回忆自己参观、游览过哪些地方,模仿例文的写法,写一篇参观记或者游记。在阅读积累中,学生受到启迪,有了自我表达与创作的欲望。品读《爱如茉莉》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习文本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捕捉生活中“爱”的细节,写一写亲人、朋友之间关于爱的小故事。在教材的引领下,学生习作有规律可循。写作也不是什么难事了,“我手写我心”,有感而发。在模仿中,学生知道了“怎样写”,进而迸发出创新的思维火花。

二、以写促读,强化理解吸收

朱作仁教授在《阅读心理》中认为,“阅读一种从书面语言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感性的认知为主。部分文本中描述的场景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很大差距,学生很难走进作者心灵深处,与作者产生共鸣。阅读与写作并不是独立存在、自我发展的,它们也互相制约,呈现出动态交互发展的模式。当学生与文本之间不能建立明朗的“意义关联”时,可以巧妙地借助于“写”的形式,架起文本与读者之间的桥梁,让作者视世与儿童视界相连通,促进“读”的吸收与消化。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话,借助于云雀妈妈与小云雀的对话,把环境保护的知识融于故事中。部分学生对森林的重要意义都没有更为直接的认知。可以鼓励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条理地说一说森林对于沙漠、大河、动物的重要性,再写下来。教学《第一次抱母亲》,读到“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时,与学生一起回忆自己与妈妈相处的点点滴滴,并引导学生写话。有学生这样写,“母亲竟然这么轻!上次在医院打点滴时,您一口气把我背上5楼;母亲竟然这么轻!农忙时,您总是一个人忙里又忙外……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啊!”学生的习作,强化了对文本的理解与吸收,与课文内容产生了情感上的共振。学生的认知成螺旋式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

三、多维贯通,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发展、站在课程的高度来洞察我们的教学。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是一种教学的策略,更是一种教学的理念。读与写相融合,个体才能协调发展,促进学习者整体的提升。教师应把语文教学的视角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开拓学生的眼界。鼓励学生在生活的世界中积累写作素材,运用实践,提升语文的综合素养。

教师应把握好读写结合的点,让读写结合渗透到教学中的方方面面。首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向学生推介一些名家名篇,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比如,教学《鸟语》《天鹅的故事》《生命的壮歌》后,我向学生推荐了沈石溪动物小说系列。学习《郑和远航》《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几篇课文后,和学生一起到学校图书室读一读《上下五千年》。其次,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与写作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及时写读书笔记,并定期举行读书交流汇报活动,展示个体的阅读成果。再次,构建良好的家校交流平台,倡导亲子共读,围绕同一个阅读篇目,畅谈收获。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语文教学一方面要带领学生去领会作者选材立意的技巧,表达情感的方法,推敲语言的良苦用心,让学生学会读书;另一方面,又要将例子中的方式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学会真实地表达自我。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南新小学)

编辑 代跃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