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理板图是课堂上的“常规武器”,简明、省时、实用、高效,在引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技能等方面都有许多独到之处,尤其在处理地理事物位置关系方面,更是具有多媒体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优点。
关键词:地理;板图;课堂教学
一、运用板图,简单明了,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先导。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性地使用板图,设置情境,激发兴趣,能逐步引导学生对地球课爱学、乐学。如,了解“非洲气候的分布”,是学生认识的一个难点。课堂上使用彩笔,运用圈、点、线条法,绘出“非洲气候分布略图”,边绘边讲,让学生清楚看到:非洲大陆赤道南、北的气候是对称分布的,即从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气候,向南北依次为热带草原、热带沙漠和地中海气候。色彩鲜艳的板图,绘“形”绘声的讲解,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记忆,便于理解,印象深刻,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圈、点、线条的符号美、色彩美。与此同时,教师娴熟的绘画技巧和精湛的描图笔法,也会对学生产生一种无形的感染力,形成师生之间的亲和作用,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二、运用板图、启迪思维,加深学生理解
地理板图的形象直观性特点,使它不仅便于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学生对“长江防洪”的理解是“长江”一节的教学重点。教师可在黑板上绘出“长江水系略图”,启发学生从气候、水系、植被等方面思考“造成长江洪灾的主要原因”和“长江中下游洪水的主要来源”两个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板图,展开联想,深入思考产生洪灾的人为因素:上、中游地区植被毁坏严重、造成生态失衡、水土流失加剧、泥沙大量淤积。关于中、下游洪水的主要来源问题,以及对这三股洪水有时汛期错开、调节干流水量,有时一起涌来,造成洪涝灾害的具体分析。可利用学生已有的“我国东部地区锋面雨带推移规律”的知识,指导学生在板图上做动态演示和推理判断,并启发学生由直观形象的感知,进一步上升到理性认识:防洪是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这样运用板图,启思导学,让一些多媒体不能表达的死知识变得鲜活生动,既发展了智力,又培养了能力。
三、运用板图,指导训练,提高教学效益
地理板图化繁为简,突出重点的特色,决定了它在反馈训练、复习巩固等环节上的巨大优势。教学实践证明,整节、整章的内容有时都可根据教学需要,把它浓缩到一、两个板图进行系统、条理或巩固练习。图表,特别是在进行地理事物的位置教学时,更能发挥其多媒体手段不能替代的作用。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一章的复习,就可利用一副中国轮廓略图来实施:首先,绘制板图,引导学生回顾本章三节内容的知识要点,从整体上把握本章教材的脉络;然后,精心取舍,选取重点,在上述空白板图上分别绘出长江、黄河的水系略图,请学生边说边填注两河最为突出的地理要素。如,源头、支流、注入的海洋等等,直到完成填注内容,教师最后依图小结。这种复习训练,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一方面通过精讲多练,帮助学生形成了准确的空间位置观念,锻炼了学生的绘图、填图技能;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快速整合知识的能力,以及整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的。
(作者单位 山东省东明县第一初级中学)
编辑 代跃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