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的教育方法

2013-12-29 00:00:00杨少林
新课程·上旬 2013年12期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今中小学生的超前意识、自立意识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出来。但是,由于其生理、心理不完全成熟,他们什么都想试一试,可塑性大,所以往往求实有余,创新不足,或求新求异,易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或甘愿消沉的毛病。如何寻求适合当今中小学生特点的教育方法,已成为目前教育工作特别是班主任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根据我当班主任的工作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预测教育法

根据学生可塑性大、自制力差的特点,不断发现和分析学生的消极因素,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思想倾向,把问题遏止在萌芽状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过程:(1)建立“学生行为调查卡”,做到及时了解学生,客观具体地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环境影响、奋斗目标等,捕捉消极点,选择最佳时机,对症下药。(2)注意调查研究,注重学生的每一个生活细节,如衣食住行等,加强跟踪预测,强化定向引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3)做到全面观察,分类疏导,针对预测的倾向性问题,防患于未然。

二、问题教育法

学生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了问题不必紧张害怕。学生有了问题班主任可随机就事论事,有效地利用所出现的问题来教育学生。

不过,问题教育法要求教育工作者:(1)勤动脑。对教育对象进行分析归类,排队比较,区分不同教育对象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要善于发现问题,建立“问题跟踪日记”,做到时刻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牢牢掌握教育的主动权。(2)勤动口。从分析归纳中,分清主次厉害,及时展开教育,该肯定的坚决肯定,该批评的绝不姑息迁就。(3)勤动手。将发现的问题分类归记于工作笔记,并注明处理结果,为以后的教育提供借鉴。

三、对比教育法

根据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在教育活动中,正确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学生健康的竞争意识,克服缺点,让其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制订定人定位对比竞争措施及目标。如,品德上学习谁,学业成绩向谁看齐等,使学生心中建立多方面的良好参照,做到学有目标,赶有方向。

2.建立“学生表现对比档案”,真实地记录班上每个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定期和学生交流沟通,随时注意对比的引导示范,落实对比教育点,从而提高对比教育质量。

3.注重总结提高,把对比教育的整体性与阶段性结合起来,普遍性与具体性结合起来,不断净化学生心灵,努力让他们成长为祖国需要的合格的建设人才。

(作者单位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得胜中学)

编辑 武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