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新形象 展现新风采

2013-12-29 00:00:00陈涛
新课程·上旬 2013年12期

摘 要:进入21世纪,教育教学不断推陈出新,特别是新课程标准的推出,强调了尊重教师和学生,对内容的选择权,以人为本,改变了以往只教不导、满堂灌的教学常规。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有渊博的知识和厚实的文化功底、精深的业务知识和能力以及扎实的教科研功底,始终处于体育学科知识发展的前沿。这些便决定了一个学者型体育教师的成长。

关键词:新时期;体育教师发展;学者型

说到体育教师,往往首先让人想到“五大三粗”“灰头灰脸”“黑如包公”等词,甚至还有“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学者型一般不会跟体育教师挂上钩。其实,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特别是体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的新时期,教师不再纯粹是课程和教材的被动执教者,而是主动的执教者和建设者,不仅要全面准确掌控本学科的知识内容,而且要做到融会贯通,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知识体系,能居高临下,创造性地组织教材。同时,应有娴熟的教学技能、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较好的使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灵活有效地驾驭课堂。那么,如何做一个这样的学者型的教师呢?

一、体育教师要做教学的“行家里手”

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是学者型体育教师必有的基本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极大程度上决定教师教学的效率。”只有优美的教学语言,才能使学生听得声声入耳,并能展开联想的翅膀。这样的教学,才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学者型体育教师能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创造性地解决教学问题。理论→实践→理论,就是一个反思、学习、提高的过程,是相辅相成的,是成为学者型体育教师最有效途径。

二、体育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要善于开展体育教学科学研究和体育教育教学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学科的灵魂。体育教学的创新,首先在理念的引导上要有所作为,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有强烈的科研意识。要善于发现主体,确定研究课题,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强的分辨力,具有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能力。在实施过程中,通过观念的转变和理念的提升,贯穿体育科研的整个创新过程。

三、体育教师要有宽厚扎实的教育科学素养

有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熟悉体育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当今教育研究的动态,了解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结合本校本地区资源优势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四、体育教师要将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相结合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能创造性地教学,形成特色。教学中所发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十分现实和具体,要了解这些问题必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针对在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假设,进行试验;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五、体育教师要积极进行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指为行动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脱离教师的教学实践,而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不是在书斋里进行二十载教学活动中进行的研究,而是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反思不仅与学习密不可分,而且是创新的必要条件。只有对自己的体育教育行为不断进行反思,才能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自己的水平不断提高。

六、体育教师要虚心学习借鉴

教科研只靠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对教学实践的研究是不够的。我们要走出这个小的学习圈子,向其他教师借鉴,向其他教师学习,然后对他们的东西进行研究,使他们的经验在自己这里得到改善和升华。“虚心学习”才是学者型体育教师所具备的风范。

总之,要想成为一个学者型的体育教师就要加强学习,不断研究,不断吸收最新的教育教研信息,不断总结,不断地反思与实践,不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让自己始终处于体育学科发展的前沿,提高驾驭教科研的整体能力。唯有如此,体育教师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才能与时俱进,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成为课程改革浪潮的弄潮儿。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黄集镇金楼小学)

编辑 武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