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有效课堂教学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2013-12-29 00:00:00邹耀生
新课程·上旬 2013年12期

摘 要:从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引导,自学为主;经历过程,促进体验;反思总结,丰富经验,五个方面对如何构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有效课堂;数学;教学;策略

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新课程改革是教学理念的改革与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师是新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并将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把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并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研究学习情境创设的策略,引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以学生自愿组合为前提,再针对各小组之间学习程度差异较大的情况加以调整,使各小组在各方面达到基本平衡。学习任务下达后,按各自能力与专长分工合作,强化了学生学习的责任感,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三、教师引导,自学为主

课堂教学应以自学为主,教师讲授总时间不超过15分钟。上课要做到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适当,语言精练,组织严谨,积极性高。凸现“五为”教学思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育人为目标。教学行为、效果体现“八个突出”:突出自主学习,突出互动交流,突出重点难点,突出精讲巧练,突出思维训练,突出即时评价,突出因材施教,突出教学效率。

四、经历过程,促进体验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得出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并能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五、反思总结,丰富经验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随时给学生恰当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反思。对解题方法、解答结果进行反思,通过反思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在总结过程中得以提升、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获得更丰富的学习经验。

总之,在教学中力求做到:对学生要普遍的关注,用目光和微笑与学生交流,让所有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感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要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要营造能给所有的学生以自信的氛围,让所有学生都洋溢生命活力的氛围。

(作者单位 湖北省竹山县柳林乡公祖小学)

编辑 武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