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质疑”就是要多提出疑问。“质疑读书法”,是指在读书过程中,通过多思考发现疑点,进而进行探究、分析、研究,直到完全解决这些疑点。
关键词:质疑;读书法;生疑;存疑
一、什么是质疑读书法
质疑读书法是指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提出疑问、解决疑问的一种读书方法。这种读书方法强调对读物内容的质疑。也就是说,在读书过程中,不盲目地相信书本上的知识,经常问一问为什么,对读物的内容要持质疑和批判的态度。质疑,就是在掌握书中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不理解的问题,通过思考、查资料、请教专业人士等方法,找出正确的答案。
二、质疑读书法的重要性
我国很多学者常强调思辨,注重理解,对质疑读书方法格外垂青,发表了许多精辟的见解。读书善疑者,往往思维敏捷,思路开阔,这样就能多思多问,深入其内,达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目的。所以,古人云:“学贵有疑”。“疑”是引人更上一层楼的门槛。所谓“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也是这个道理。
质疑即提出疑难问题。激发学生质疑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启发思维、发展智力;可以反馈评价,调控教师的教学;也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维层次,但更重要的在于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我国历来强调精思,强调学与思的结合。关于学与思的关系,孔子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朱熹说:“读书须是仔细,逐句逐字,要见着落。若用工粗卤,不务精思,只道无要疑处。非无可疑,理会未到,不知有疑尔。”由此,我们也能看到,提出的问题的价值和提问者本人的思考和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实际上,学问越深厚的人越善于质疑,越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读书能否有疑,也是检验阅读者是否真正开卷有益了,那种浮光掠影,纯属消遣性的读书,自然也无疑可质了。读书的过程,就是“质疑——解疑”的过程,提倡读书质疑,就是要做到有疑而入,无疑而出,所以质疑的过程不仅是提问题的过程,也是解问题的过程。清除读书疑惑,有的是经过反复思考,洞察书中奥秘,“明己之未达”的;也有经过反复校勘,多方查对,剔除瑕疵,纠正错误的。借鉴“学则需疑”的治学方法,旨在挣脱别人的思想羁绊,勇于除旧布新,开拓前进。谁善于质疑,谁就能够掌握读书的主动权。
读书中的质疑,基本上有两种情况。一是书的问题,也就是书中的说法不可靠,有问题。二是自己理解上的问题,不理解,想不通。这两者的初始状态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分清的。如果说两者的区别,可能学者比较重视前一种质疑,学生偏重于后一种质疑。例如:有学生在学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后,从课本里发现了问题提出了疑问:植物在单侧光刺激下背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一侧。那么,背光一侧为什么比向光一侧生长得快呢?这个问题的提出,主要是由于学生对根、芽和茎对生长素敏感度不同这部分内容没有理解。《免疫调节》一节,学生质疑:2-15体液免疫示意图中从T细胞到B细胞的箭头上的淋巴因子有什么作用?B细胞的分化一定要有淋巴因子的作用吗?学生通过对课本的质疑,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运用质疑读书法的做法
1.要勇于向自己提出问题。因为只有提出问题,才有可能去进行思考,去读书寻求答案。学习中提不出问题或提不出掌握知识的关键问题,都不是好现象。谢觉哉老人曾说过:“好问是好的,但如果自己不想,只是随口问,即使能得到正确答案,也未必受大益。”因此,运用质疑读书法,首先要学会质疑。
2.提出疑问后,要花大气力去寻求正确的答案。这就需要认真读书,读书的过程应该是解疑的过程。这就应提倡分析综合的科学态度和方法。不要满足于现成的答案,要多角度地进行思考,更深刻地去掌握和理解知识。
3.在读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这就是“质疑法”。关于这点,朱熹曾说过:“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是学。”他的切身体会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质疑是经过较充分地分析后提出的疑问,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进行释疑是思维批判性高的重要表现。质疑不仅是思维的开始,正确的质疑往往还是成功的开始。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从人类的认识发展规律看,任何科学发明与创造往往都是从质疑开始,从释疑入手,从无疑到有疑,再从解释到创新。
四、运用质疑读书法需注意的问题
1.读书时要多思多想,独立思考。这是运用质疑读书法时最关键的一条。只有通过独立思考,才能提出问题,这是质疑读书法的最基本要求。可以这么说,没有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的见解,就不可能有质疑。
2.质疑要有针对性。这里所说的针对性,是指质疑要针对一书中的主要内容、重要结论、关键问题。而对于一些旁枝细节,大可不必做过多的追究。
3.质疑时应实事求是,同时注意集思广益。质疑读书法强调提出问题,但绝不是胡乱猜疑,我们同意用批判的观点看待书本知识,坚决反对否定一切、怀疑一切,或偏信、偏爱和抬杠的不良作风。例如,生物教材中的许多公理、定理、定律等都是经过前人反复检验的,这是无需怀疑的。如果当疑不疑,不当疑乱疑,势必要造成思想上的混乱。另外,在质疑过程中,除了独立思考以外,还应注意集思广益,对同一问题,充分考虑各家的不同观点,并把它们作为自己见解的借鉴和参考。
4.要重视存疑。由于知识水平、能力的限制,读某一种书过程中的一些疑问可能一时解决不了,这时,应该把这些疑问及时记录下来,留作日后解决,这就是存疑。对于存疑,应该有个正确的认识,提出问题本身就是思考的结果,决不是没有收获的读书。存疑过程中要避免两个极端:一是不顾自己知识、能力的限制,死抱着问题不放,做无效劳动;二是把存疑流于形式,记下来问题就了事,这样做等于没有存疑。
五、质疑读书法的作用
1.质疑读书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书本上的知识。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从人的神经功能上看,疑问往往会促使大脑高度兴奋,产生一种“优势灶”,引起定向探研反射,从而使精神高度集中,达到最佳的读书效果。
2.质疑读书有助于读者开发思路,发现真理,获得真知。
3.质疑读书还有助于打破知识旧框框的束缚,促进发明和创造,书籍是前人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前人的经验。但人的认识是相对的,不可能一次完成、绝对正确,即使是真理,也还需要发展,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质疑是发明与创造的开始。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说过:“不怀疑不能见真理。”
质疑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质疑,能否定旧的传统观念;质疑,能产生新的科学理论。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就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学生各抒己见,听、说、读、思的能力提高了,就觉得学习生物更有趣了。
总之,质疑读书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读书方法已成为当今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有效的读书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有千法贵在得法。只有当我们的学生掌握了质疑读书法,才可以真正迈进阅读的大门。
参考文献:
[1]钱党珠.轻松读书法:学习的技巧·学会学习之四[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关士伟,臧淑梅.学案设计的理论研究[J].教育探索,2005(8):28-30.
[3]王会.中学生物学教学“学案”的设计[J].生物学教学,2001(5):8-9.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市鞍湖实验学校)
编辑 申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