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如何突破阅读理解

2013-12-29 00:00:00张永琴
新课程·上旬 2013年12期

英语学习与考试中最主要的就是阅读理解,在考试短短的时间内需要读完几篇短文,并且能够准确把握文中所设问题,从而使我们收获一个相对如愿的分数,这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要给大家提供一个建议——必须在学习中重视阅读,强化阅读,逐渐提高阅读能力和对阅读理解题的应试能力。下面就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几点小小的建议。

一、要确保一定的阅读数量

首先,我们每学年都应该有一定数量的阅读量,约合1000篇左右的阅读短文。只有这样长期不懈的坚持,我们才可以从阅读过程中慢慢积累一些经验和技巧。但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材料的筛选,要多形式多样化;其次,内容的难易适度也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再者,就是注意精读和泛读相结合,每日几篇,学生肯定受益匪浅。

二、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及短语的用法

词汇是阅读理解的关键。正如我们所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若我们没有一定的词汇积累,再简单的文章你也无从下手。所以平日里要注意基本词汇的积累,只有扩展词汇量,才能为你良好的阅读奠定一定的基础。如何有效地提高词汇量呢?还是加强阅读。在我们不间断的阅读中,有些单词会在不同的短文中重复出现,眼见为熟,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就记住了,这样熟记的单词就越来越多了。

三、在阅读中揣测生词的意思

阅读中遇到几个不熟悉的生词是再正常不过的,只要我们掌握基本的单词构词法,或者有一定的阅读能力的话,就完全可以根据上下文以及句子中的一些表达转折和递进的词来做判断和猜测。

四、应用所学的语法知识理解短文中的句子

我们不仅要储备一定的词汇量和锻炼一定的猜词能力,更重要的是必须注重语法知识的熟练和运用自如,扎实的语法知识有助于理解短文中结构较复杂的句子。正确的语法分析可以使我们对文中复杂的句子理解简单化,那么一个难理解的句子就能够明白个差不多,同时为我们正确的理解扫清了“拦路虎”,文章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五、概括文章大意,了解作者意图

概括文章大意,了解作者意图是每读一篇文章我们应该了解的,也是考题中常常出现的考试意图,这一点往往成了学生阅读的难点。那么如何揣摩作者的意图呢?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日的阅读练习中主动地多分析、多理解、多反思,努力做到整体上把握,长此以往,难点也不算为困惑了。

六、了解和积累西方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如果我们生活中多少熟悉和了解这些外延的东西,无形中会对我们的阅读理解帮助很大。比如,我们常见的应用文阅读题,我们完全可以凭借我们了解的常识进行正确的判断和作答,所以说知识是无限的也是相互关联的,我们生活中一定要注意点点滴滴的收集和梳理。

七、阅读要有良好的时间控制力

平时在做阅读理解练习,一定要在时间上严格把关,尽可能在规定时间内做一定要求的阅读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限时阅读,从而提高我们的阅读速度。阅读不能拖拖拉拉、慢条斯理,虽然能保证作答的正确率,但类似的习惯就像恶魔一样严重影响我们的临场发挥。考试时题多、时间有限,常有心理过度紧张的情况,稍有不慎我们可能就会把自己的努力变为不满意。

八、改正阅读时的不良习惯

1.有些学生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小动作比较多

有些同学在读书学习时,总是伴随着各种小动作,还有一些同学总是不能完整地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喜欢间断性的阅读。这些不良的习惯都会影响我们的阅读质量和效果,如果阅读速度明显放慢了,对句子理解也许只是略知其一。

2.在平日的阅读理解练习中,无论简单与复杂,不要每个词都看得那么仔细,每个句子都看那么认真,要注意阅读的高效性

这一点也就是建议大家在阅读中要学会逐渐括大自己的“眼幅”——即眼睛的辐射范围,即使达不到一目十行的效果,也要强行去要求自己,对于简单的短文一定要做到快速扫描,不能逐字逐句地慢慢品味。

3.要减少回读

阅读文章常常也会出现读了两段,心里不清楚在讲什么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常常心里没底,然后就是返回去重新再读,其实许多文章的故事情节只有读到文章后面才能慢慢理解前面的内容。若我们总是养成遇到未知就回读的不良习惯,不仅会给心理带来不良影响,更关键的是频繁返回头阅读很浪费时间,所以一定要学会把握好阅读次数。

以上是本人微不足道的一点建议,如有不妥,还请指正。总之,突破阅读理解,提高我们的阅读水平,毕竟不是立行立效的,但不管有多少好的建议和方法,最基本的还是只能通过大量的阅读练习才可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我们都知道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学习也是一样的,积少成多,滴水穿石。只有学习中坚持频繁、广泛的练习,并注重总结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能力指日可待。由此,你才能从中收获阅读给你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没有正确的目标和方法的指引,我们前行的步履会是那么的艰辛,而且还不能如我们所愿;如果我们没有执著的坚持、坚守,生活也许是一片茫然,不知何去何从。

(作者单位 山西省长治市潞矿职高)

编辑 代跃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