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

2013-12-29 00:00:00史小明
新课程·上旬 2013年12期

摘 要:充分挖掘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对资源进行重组,沟通学生的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带着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让学生学会用化学视角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有关化学的问题,理解化学知识,学以致用。

关键词:化学教学;贴近生活;多元发展

现代教育理论要求以学生为本,教学设计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始终贯穿“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化学教学贴近学生生活”正是力求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封闭的“纯知识教学”模式,顺应学生的学习规律,多角度、多形式设计教学,拓展知识的内涵,让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习过程洋溢着生命气息,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陶行知先生主张“社会即学校”。生活、生产实际中蕴涵着丰富的化学现象和科学道理,它既是我们学习的资源,又是我们拓展、利用知识的场所。教学不仅要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出化学问题,还必须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化学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分析与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化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化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首先,让学生从解释身边的化学现象、处理身边的化学问题做起,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观察生活、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处理一些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例如,在研究铁生锈的条件时,可布置下面这道题:观察在菜刀(铁制品)的使用过程中,什么情况下容易生锈?什么情况下生锈最厉害?怎样才能防止它生锈?又如,在介绍泡沫灭火器时,可问学生:灭火器中盛的是什么溶液?玻璃筒中装的是什么?铁筒中装的是什么?使用时发生了什么反应?它的灭火原理是什么?灭火时应该怎样操作?再如,学到《硫酸》一章的计算题时,不妨让学生算一算所居住的城市一年由于烧含硫的煤向空气中排放多少SO2,能形成酸雨的量,酸雨对大自然有什么危害,如何治理等问题,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其次,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了解化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了解化学在现代科学技术、生活中占有的重要地位。从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空间技术、海洋工程等领域,撷取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的材料,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强他们应用化学知识了解自然、了解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自觉性。例如,我开展了“水果电池”的研究,原先在学生的想象中发电遥不可及,现在他们自己却能用最简单的材料来实现,那份满足不言而喻。通过这些科技活动,让学生能有机会把学得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运用到课外实践中去,并使这些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和飞跃。

最后,引导和指导学生恰当地运用化学视角的方式,能促进学生灵活地解决化学问题。简易的实验,能得到显而易见的结果。例如,了解自来水的水质状况。通过访问当地自来水的质检验部门,掌握有关的化验结果数据。当实验和调查的结果不符合学生预想的时候,要正确分析结果,作出恰当的结论,才能提高学生运用科学方法的能力和养成科学的态度。

化学是一门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关联的学科,生活中到处存在着有趣的化学现象和化学知识。学生作为现实生活中完整的个体,化学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以尊重学生的天性为前提,为课本知识的运用提供实践的平台,形成新的合力,使学生视野更开阔,视角更鲜明。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让学生用化学视角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的有关化学问题,引导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这所大学校中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作者单位 江苏省金坛市第四中学)

编辑 代跃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