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美术教育地位的提高,美术课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今的高中美术教学一方面重视知识技能的学习、实践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更加重视发展学生的美术潜能及综合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提升人格修养,美术教育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美术鉴赏》教材为例谈一谈对现今高中美术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美术教学;教材;兴趣;多媒体
一、关于对教材的灵活把握
打开这本图文并茂的教科书,我们看到的是古今中外美术领域的重要成果和美术现象。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为讲知识而讲知识,很容易导致“一言堂”“满堂灌”的尴尬局面。这时教师最需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使学生对美术课感兴趣,从心底里对美术产生一种需要。
虽然现有的美术鉴赏教材已将中外美术分为两大部分,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据课程标准,将教材内容顺序稍作调整,把内容相关的几个课题重组,进行专题性的分类,使美术知识能够系统化、细致化的向学生呈现。设计一个关于“美术起源”的专题,把中国美术中的玉器、陶瓷、青铜器等知识点与外国美术中的史前美术、埃及美术等知识点相结合,由原来单个、分别讲解的“中外美术”拓展到“世界美术”这个大而整体的范畴,避免了知识点孤立、零散的状况。同理,我们也可以把中国的宗教壁画、人物画、油画与西方的文艺复兴美术、巴洛克、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美术整合,确立一个“中外人物画”的专题,引导学生通过横向、纵向的比较和分析,灵活而整体地掌握美术知识。
二、关于对美术鉴赏学习兴趣的建立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美术的兴趣已成为所有美术教师重要的课题,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我们都要思量着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大家都会以最精彩的课堂导入组织教学,以便在一开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导入要求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切实符合教学情境。“古代中国画”一课的导入采用王维的诗句,由诗入画,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因王维诗人、画家的双重身份令学生惊奇,为本课增添了文化意蕴。
另外,美术是注重体验的学科,将鉴赏与体验、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审美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在鉴赏国画完之后,教学生临摹或创作一些简单的国画作品,体验水墨带来的审美情趣。
三、关于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当今教师惯用的教学手段之一。
在某一届中小学美术优质课评比活动中,校本课程“印象骑楼”和人教版“创意的王国——海报设计”令人印象深刻。在“印象骑楼”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带领学生游览美丽的海滨城市海口,在与繁华热闹的高楼大厦的对比中引入静静古老的海口骑楼,大量的图片展示犹如一场视觉盛宴,整个教学过程生动、高效。而“海报设计”也以其视觉冲击力较大的图片吸引了学生和在座的观众。
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具有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等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还要具备良好的学识、积极探索教学的心态,并将自己精心准备的课程内容在40分钟的课堂上淋漓尽致地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陶冶情操、启迪人生。
参考文献:
[1]埃利奥特·W.艾斯纳.教育想象:学校课程设计与评价[M].李雁冰,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佐藤学.课程与教师[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 海南省屯昌中学)
编辑 代跃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