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标教材的编写肯定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学生在教育教学中主体功能的体现。
关键词:数学;思维;探究
作为数学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认真备课,备好教材,备好学生
教学中,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积极思维,我认为,教师必须要认真备好课,而备好课的先决条件是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找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理清其层次,明确其关系,然后按学生的思维过程,把在课堂上所要提问的问题,由浅到深有系统地组织起来。如考虑向学生提出哪些问题,接着又提出什么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与旧知识有什么联系,学生回答这些问题时可能要出现哪几种情况等。如果有这样的事先安排,那么学生听课时,才能保持精神集中。
二、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
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能否积极思维的前提。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联系现实生活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和创造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三、巧设问题,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积极思维要有一个发展过程,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引起思考,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教师的提问要问在学生有疑之处。学生的有疑之处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自知有疑的地方,一种是自觉无疑而实则有疑的地方。对学生自知有疑的地方,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把它们提出来,鼓励他们大胆猜测和假设,然后通过探究把它们逐一解决。
四、教师放手,多给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
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必须要教师放手,多让学生进行独立思维,可让学生通过积极思维,自己解决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必一一交代,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要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当然,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还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其他环节多给他们创造思维的条件,要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好习惯,提升他们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每个学生只有启动了思维之门,才会真正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才会不断拓宽自己的思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作者单位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长征街学区樊野小学)
编辑 申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