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013-12-29 00:00:00蔡云奎
新课程·上旬 2013年12期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数学教学;质疑;创新思维

下面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谈几点粗浅体会,以供同行参考。

一、着眼于以发散性思维为重点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散性思维(或称辐射性思维,求疑思维,扩散思维)是以某问题为基本点,多角度自由发散思考,追求多样解答的思维方式。它的特点是具有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创新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性思维,所以我们要认真研究和分析教材,合理设计发散式的问题,借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如在分数应用题复习课中,出示这样的题目:一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倍?(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3)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几分之几?(4)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几分之几?(5)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6)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等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回答条件涉及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思维的灵活性。这样不但突破了思维定型,而且激发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多中选优,好中求佳,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素质。

二、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对任何问题都不满足于现在的或固定的答案,提出质疑进行思考,以寻求对问题更深刻的理解。

儿童好奇好问,K6W5XbUAdegqIKvU66B9Bg==求知欲望旺盛,我们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了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后提问:“你们还有什么不同见解吗?”一名学生马上问:“老师,我做实验时发现,圆柱的体积等于圆锥的体积的三倍。(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这样说不行吗?为什么一定要像书上说的那样?”我立即给这位学生以肯定,接着又问:“谁还有不同的想法?”学生经过观察、讨论,从书上的公式获得启示,得出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圆锥体积比圆柱体积少2/3,最后引导学生分析在什么情况下分别应用这些公式。这样既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更深刻,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是比较好的方法,不管采用什么方法,教师都应作为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引导他们明确思维的方法和依据,同时,教师必须坚持长期不懈的努力,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不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榆县兴隆山镇明德小学)

编辑 申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