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运动会改革之我见

2013-12-29 00:00:00左开军
新课程·上旬 2013年12期

摘 要:目前,各大中学的校运会学生集体参与率较低,只有各班内的几个运动“健将”参与,而其他学生、教师则成为看客,无法满足新时期的需求,因此改革刻不容缓。

关键词:中学生;运动会;改革

近年来,许多中学开展的运动会单调、乏味,成为每班最多有10个人参加的田径项目的比赛,其他的学生只能沦为看客。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学运动会的内容设置、组织形式等方面严重脱离了学生的课堂和社会的需求。运动会只是为了运动会,为了应付上级的评比检查,徒有形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挖掘出校运会新的内涵,使校运会与时代合拍?如何使校运会更贴近学生的课堂、贴近学生的生活,使运动会真正成为学生人生中难忘的一页?作为中学的体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不断革新。现将这几年来,我校在校运会中的改革提出来与同仁们共同探讨。

一、对运动会的内涵要有全面的认识

新时代背景下的运动会,要符合课改的理念,具有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切实做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参与度。要剔除原来运动会里那些不符合时代精神,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思想理念。要淡化竞技性,增强趣味性、健身性,将原有运动会的教育性功能进行拓展延伸。

二、运动会项目设置的改革与探讨

运动会项目的设置,要贴近课堂,贴近学生的生活,中学生经过长期的选项教学,已基本掌握了一到两项运动项目,运动会设置项目时要深入调查、分析,选择一些比较有共性的项目进行设置,使运动会成为学生模块选项的展示舞台,同时也检验了学生的选项教学效果。中学生接触社会的程度很深,易受社会上的运动影响,比如受一些新兴项目的影响,受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项目影响,且学生们也乐于参加这些活动。我们在项目设置时要关注这些学生喜欢的运动,选择性地引进到运动会上,将更多的学生吸引到运动会中去。另外,对于一些校本特色的活动,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进行改造,把它改造为适宜比赛的项目并引入到运动会中去,让学生们觉得运动会的项目就在他们身边。

中学阶段学生的身体发展蒸蒸日上,喜欢挑战,具备了完成一定难度项目的身心条件,因而在选择运动会项目时,针对这种特点我们要多选择或设计一些场面激烈、挑战性强的项目。在跳高中随着横杆的不断提高,学生的激情会被点燃;在接力赛中的你追我赶,会让学生沸腾;在“8”字跳长绳中,舞动的长绳就是舞动的青春。

对一些技术难度高,危险性大,中学生仍难以完成的项目,要进行改造。改造的原则就是既保留运动项目的一些特性,同时又要让大部分学生觉得“跳一跳,就能够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手段。可以通过降低项目的完成难度,比如,跨栏可以降低栏高,栏的个数;也可以用项目技术难度低,危险性小的项目代替那些技术难度大的,危险性大的项目,比如,用投掷实心球代替投掷铅球;还可以对项目本身的技术结构进行改变,比如,将三级跳远改造成立定三级跳远。

运动会的项目设置要多样化,增加学生的选择空间。在原有的田径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可操作性强,学生喜闻乐见的项目。比如,跳绳、踢毽子、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让学生选择的空间更大。另外因为集体项目所具有的特性,要多设置一些集体项目,比如,全班跳长绳,“8”字条长绳等项目,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激情。

三、运动会组织的改革与探讨

设置运动会的比赛时,要以年级组为组别取成绩,让年纪相仿、水平相当的学生一起比赛,增加比赛的竞争性,提高比赛的观赏性。在安排裁判时,以学生为主,体育教师进行指导,真正把比赛交给学生。在对各班参赛人数设置时,要规定每项每班一人,每人一项,最大限度地保障参赛的人数,让更多的学生有参加运动会的体验。在组织运动会的开幕式时,要求每班都要出一个节目,最好是集体节目,由学生自己组织实施,要让运动会成为学生的节日。将运动会的报道、宣传,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话筒前展现他们的聪明才智。总的来说,运动会的组织要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参与到运动会的方方面面,真正成为运动会的主人。

中学运动会的改革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不断探索,不断调整,要让运动会更贴近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切实贯彻课改的理念,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上就是我们在学校运动会的实践中形成的一些认识与做法,提出来与同仁们共同探讨。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李堡中学)

编辑 代跃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