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探索 创新 提高

2013-12-29 00:00:00杜亮亮
新课程·上旬 2013年12期

摘 要:通过大量阅读美文,欣赏感受语言魅力,教给学生写作技巧,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创新,写出尽显灵性、内容纷呈的文章。

关键词:作文教学;激发兴趣;探究;创新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小学作文教学难更是语文教师迫切盼望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笔者对小学作文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

通过多次调研,发现小学语文教师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写作,激励学生创新,因此作文教学成为“蛮荒”之地,成为学生的“隐痛”,教师的“心痛”,有些教师无奈之下,另辟“捷径”。

1.背记范文

有的小学语文教师,为提高作文分数,处心积虑地研究小学考试常见作文内容,划定几篇“范文”,让学生死记硬背、孤注一掷、守株待兔、押宝应付。

2.抄写作文

有的教师片面地认为,见得多、抄得多,学生作文水平自然会提高,教师也不加指导,要求学生盲目抄写,越多越好。

3.题海战术

教师罗列很多题目,要求学生按一定的作文套路,多练多写,以此提高写作水平。

4.放任自流

还有的小学教师认为,作文是弹性水平,弹性分数,费心费力,事倍功半,干脆抓住70%~75%的知识分。作文听天由命,由学生临场发挥,所以平时就索性放弃了作文教学。

凡此种种倾向,严重地扭曲了小学作文教学的真谛,违背了小学作文教学的客观规律,使小学作文教学误入歧途。

二、小学作文教学的改革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笔者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出路在于改革,活力在于探索,它应是学生思维驰骋的广阔天地,是学生揽天搅海的用武之地;教师应探索作文教学的规律,改革作文教学的方式,指导学生愉悦地练习,引导学生积极地创新。

以下以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为例,尝试小学作文教学的改革。

1.阅读美文,欣赏百花争艳

古人十分重视“读书”,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真知灼见。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通过妙读、细读,积累语言素材,积累生活素材而自然形成的潜在素质。多读出智慧,精读出人才。作家赵树理、高玉宝的成长经历,充分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多读的必要性。但作为小学生关键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

(1)激发兴趣。教学中,教师应把激发学生兴趣贯穿始终,激发学生自发地阅读,自信地欣赏。使学生把阅读当作生活必需品,当作探究迷宫的向往,领略文学百花园中的无限风光,从而使学生从阅读中汲取写作的营养。

(2)指导阅读。小学生可阅读的文章很多,不能良莠不分,盲目范读。基于作文教学的需要,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有关的优秀文章。教师应先安排好阅读计划分门别类,采用集中阅读与学生自由阅读相结合的办法,使学生步调一致地选择美文进行阅读,便于探索、交流。

当然,大量阅读开阔了学生的眼界,积累了生活素材,为写作奠定了基础,而仅仅停留在欣赏之地是不够的,鲜花虽灿烂,春光总有限。

2.探究,采花酿蜜

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在小组内自主探究。

(1)探究文章内容。学生先各自介绍所选文章的内容、然后大家逐一分析文章写的事件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要素。

(2)探究写作技巧。文章的开头、结尾、叙述的特点,运用的修辞手法、刻画人物的方法,优美词语的妙用等。

(3)探究作者立意。探寻作者写作的意图、表达的情感、对人的启示等。学生可通过在小组内自主探究剖析,互助交流,奇文共赏,共同提高。

经过探索,学生获取了作文的灵魂,触摸到春天的生机,但种子生根开花才能满园春色关不住,“枝枝红杏出墙来”,这更需要——

3.创新,为春天增添色彩

学生的阅读,探究是作文教学的手段,而创新是目的,教师应及时诱导。

(1)素材创新。你阅读,探究的美文题材很有意义,能否在模仿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创新?把最令你感动的、印象最深的人或事讲出来和同学们分享?

(2)形式创新。你分享了同学们提供的美文,能否另辟蹊径,采用你认为最理想的方式叙述事情的全过程?你怎样刻画人物?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使语言表达更生动形象?讲出来同学们互相交流、甄别、修正,然后拿起笔,在作文本上尽情地表述。作文先学生互批,再由教师点评。

4.提高,缤纷满园

学生通过自己阅读,兴趣探究、尽情创新、最后达到了提高的目的。写出的作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各具特色,尽显灵性,形式多样,内容纷呈。

教师面对全体学生,授之以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能,指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有目标地探究、自主创新、自然提高,水到渠成,举一反三,知一叶而晓三秋,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之目的。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减轻了教师负担。小学其他年级的作文教学,仍可采用“阅读、探究、创新、提高”的步骤进行尝试。

总之,“阅读、探究、创新、提高”的作文教学改革,摒弃了传统的无序化,解决了长期困扰语文教师的难题,使作文教学的弹性化变为科学化,变学生的“要写”变为“想写”,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素养的坚实积累奠定了基础,为学生营造了健康成长、优秀创作的氛围。

(作者单位 河南省偃师市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

编辑 代跃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