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药膳食疗(二)

2013-12-29 00:00:00乾人
食品与生活 2013年3期

小儿遗尿是指3周岁以上的小儿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睡眠较深,不易唤醒,每夜或隔几天发生尿床,甚至每夜遗尿数次。这种病主要在于肾气不足、下元虚冷或脾肺气虚、摄纳无权。 食疗原则: 可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食疗。羊肚用于脾肺气虚、摄纳无权型;猪膀胱、益智仁适用于肾气不足、下元虚冷型;韭菜籽、荔枝干可用于脾肺气虚型。 黄芪缩尿汤 黄芪30克,桑螵蛸15克,猪肾1个,食盐少许,炖服。每天1剂,肉汤分2~3次吃完。可用于气虚型小儿遗尿。 乌梅蚕茧红枣方 乌梅(青梅)6克,蚕茧20只,红枣10枚,白糖50克,水煎服。每天下午4点前服完,连服10天。可用于肾气不足型患儿。 小儿疳积 疳积是因喂养不当或多种疾病影响而导致脾胃受损、气液耗伤而形成的一种慢性疾病,临床以形体消瘦,面色无华,毛发干枯,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为特点。因其起病缓慢,病程迁延,不同程度地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严重者还可导致阴竭阳脱,卒然变险,因而被古人视为恶候,列为儿科四大要证之一。 “疳”之含义,自古有两种解释:一是“疳者甘也”,是指从病因上讲小儿恣食肥甘厚腻而形成;二是“疳者干也”,指从其病机上讲气液干涸,多见形体羸瘦,体重比同年龄儿童平均低15%以上,面色不华,毛发稀疏枯黄;严重者干枯羸瘦体重可比正常平均值低40%以上。饮食异常,大便干稀不调,或脘腹膨胀等明显脾胃功能失调症状。兼有精神不振,或好发脾气,烦躁易怒,或喜揉眉擦眼,或吮指磨牙等症。 食疗原则: 小儿疳积的药膳,初期实证宜先去其积,兼佐杀虫。待积化虫下后,调理脾胃。后期出现虚症,要用培补的方法。可用中药有:党参、太子参、黄芪、陈皮、砂仁、豆寇、甘草、麦芽白术、山楂炭、茯苓、山药等,杀虫可用使君子。可用食物有:草鸡、乳鸽、鲫鱼、红枣等,杀虫可用生南瓜籽。 参芪鸽肉汤 人参3克(或党参9~15克),黄芪9~15克,白术9克,乳鸽1只;将乳鸽治净,人参、黄芪、白术用布包好,同放炖盘内,加水适量,隔水炖至烂熟,饮汤吃鸽肉。一般3天炖1次,连服4~5次。可用于气血双亏型。 阳春白雪糕 白茯苓、炒山药、芡实仁、莲子(去芯)各125克,陈仓米、糯米各500克,白糖100克;将以上原料研成细末,先将药末、米末蒸熟拌匀,再加白糖制成饼子,晒干。可作早餐酌量食,有补脾养胃、祛湿益肾之效。适用于脾虚食少便溏者。 (本栏目由上海药膳协会供稿)